时间:2021-04-28 10:20:00来源:中国经济网
背靠蚂蚁集团这棵“大树”的哈啰出行,终于迈出上市的步伐。
近日,哈啰出行(下文简称“哈啰”)正式提交招股书,拟于纳斯达克上市,计划通过IPO筹集至多1亿美元资金,瑞信、摩根士丹利及中金公司为承销商。
2016年3月成立至今,五年多时间内,哈啰出行已完成10轮融资,目前估值约为40亿-50亿美元,此次若能成功上市,或将成为“共享单车上市第一股”。
从招股书来看,2018年哈啰的营收仅来自共享两轮服务,从2019年起,哈啰的营收由共享两轮服务、顺风车、其他三部分组成。2018年至2020年,哈啰营收从21.14亿元增长到60.44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行业竞争及共享单车较差的盈利能力,给哈啰出行带来三年累计超48亿元的净亏损,但得益于其运营效率的提升以及精细化的管理,亏损在持续收窄。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除了交通出行,哈啰出行正不断拓展服务边界,目前业务已延伸至旅游、团购、酒店、换电等本地生活板块。
业内人士指出,共享单车的价格几乎压到最低点,只靠共享单车本身已很难直接盈利或自负盈亏,需寻求多元化发展。不过,无论是顺风车业务还是新切入的本地生活服务,哈啰都充满挑战。
净亏损逐年收窄
在经历了无序竞争和残酷洗牌后,共享单车行业已形成了哈啰、美团单车、青桔单车“三足鼎立”的格局。
近日,哈啰出行向美国证监会递交招股书,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瑞信、摩根士丹利及中金公为联席保荐人。招股书称,哈啰拟通过上市最多募资1亿美元,用于增强和扩展公司的业务范围,投入研发等。
招股书显示,2020年,哈啰出行年度交易用户达1.83亿,总交易次数52亿次,有34%的用户使用过哈啰出行的两种或以上服务。用户平均年度交易额从2017年的13.1元,增至2020年70.6元。
招股书援引艾瑞咨询的数据称,按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交易量计算,哈啰出行是国内第三大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而按年度交易用户平均交易量来计算,哈啰出行是国内最活跃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2020年,哈啰出行平台的GTV和ATU(一年中至少使用过一次服务的用户)分别为130亿元和1.83亿。
不过,哈啰出行并未整体扭亏,依旧处于亏损中。从招股书来看,2018年到2020年,哈啰出行的营收分别为21.14亿元、48.23亿元、60.44亿元,净亏损额为22.08亿元、15.05亿元、11.34亿元,三年亏损超过48亿元;调整后净亏损为15.91亿元、7.75亿元和9.47亿元,净亏损比例在持续缩小。
连续亏损背后,哈啰出行一直在融资。从2016年3月成立至今,五年多时间内,哈啰出行已完成10轮融资,目前估值约为40亿-5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蚂蚁金服、复星集团、威马汽车、春华资本、深创投、高榕资本等。
需要注意的是,自从哈啰被永安行并购,成为“哈啰”之后,便得到了蚂蚁金服的眷顾。2017年12月开始,不足3年时间内,蚂蚁金服先后6次为哈啰注资,并且在流量与入口上给予大理扶持。因此,市场有言论称,赴美上市成了哈啰能够获得持续输血的最重要途径。
不过,哈啰CEO杨磊在多个场合强调,哈啰是一家非常独立的公司,“支付宝是我们的大股东,但并不是我们的控股股东,我们公司仍然是由哈啰的管理层拥有最多投票权的公司”。
但根据招股书,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Antfin (Hong Kong) Holding Limited为哈啰第一大股东,持有公司36.3%的股份,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杨磊占比10%。此外,哈啰出行董事会的15名成员中,有7名哈啰自己的高管,还有2名来自蚂蚁金服。
多元化业务充满挑战
提起哈啰,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共享单车,但它却极力想撕掉这个“标签”。从2018年开始,哈罗单车升级为哈啰出行,表示将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的出行服务。
从收入构成来看,共享两轮车业务仍是哈啰出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在2018年至2020年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00.0%、94.2%和91.0%,两轮车业务在过去三年间的营收分别为21亿元、45亿元和55亿元。
其中,哈啰出行两轮车业务是在2019年起实现了毛利率转正,2019年和2020年,共享两轮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4%和6.7%。
而顺风车业务正成为哈啰出行第二大支柱。招股书显示,2020年,其顺风车业务营收4.6亿元,同比2019年大幅增长131.2%。顺风车毛利为3.77亿元,超过了两轮服务,且较2019年同比大幅增长166.97%;毛利率高达81.4%。
除了交通出行,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哈啰出行还不断拓展服务边界。目前,其业务已延伸至旅游、团购、酒店、换电等本地生活板块。此举意味着哈啰出行将面临和滴滴、美团、阿里巴巴、携程、同程旅行等的直接竞争,进军本地生活服务的过程注定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