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30 13:17:28来源:北京商报
2021年初,银行借互联网平台“拉存款”戛然而止,揽储利器被“收缴”,首家与京东金融合作的民营银行——蓝海银行,成为了该平台上最后一批下架存款产品的银行之一。蓝海银行是中小银行通过互联网存款迅速扩张规模又在监管风暴下退守领地的典型代表。在生存窘境之下,如何解决中小银行负债端成本“刚性”问题,引导其更好的发展,需要市场各方共同探索。
转移阵地
在银行互联网存款新规“靴子”落地后的第10日,1月25日,蓝海银行官网发布公告称,该行在第三方平台(如京东金融、陆金所、度小满等)的个人存款业务,均已平移至该行自有平台正常办理。在互联网平台下架的同时,该行在“留存量”和“拉增量”上“双管齐下”。1月27日,一位此前在京东金融上购买过蓝海银行存款产品的用户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其收到了该行发来的短信,提示蓝海银行存款业务转移至自有平台;另有用户提供给记者的截图指向,该行正在微信推广广告:“要存款来蓝海,存款产品年化利率最高可达4.8%,点击就来买。”
公开资料显示,蓝海银行于2017年5月24日获批开业,总部位于山东威海,由威高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山东省内民营企业发起设立,是山东省首家民营银行,致力打造O2O类互联网银行。
2018年4月20日,蓝海银行与京东金融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成为首家与京东金融深入合作的民营银行。2021年1月19日,在银行互联网存款新规发布后的第4天,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京东金融上仅余6家银行的存款产品针对存量用户正在售卖,蓝海银行就是其中之一,并被首页推荐。
在互联网流量平台合作推动下,蓝海银行存款业务得到快速增长,存款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蓝海银行各项存款余额从2017年末的27.88亿元增至2019年末的225.43亿元,储蓄存款余额占比从2017年末的3.26%增至2019年末的87.82%。
“存款产品从互联网平台下架,对中小银行影响将非常显著,未来两三个季度内增长速度可能会明显下滑,不排除会有负增长的情况。突出的表现就是存款增速会减慢,特别是一些中小银行维护客户、资金来源可能就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银行业资深分析人士王剑辉对北京商报记者如是说。
对于互联网存款产品下架,蓝海银行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该行主动适应互联网存款监管新规,未来,将持续发力自营APP建设,一方面,精选多款优质产品全方位满足用户的存款需求;另一方面,不断升级服务体验。
负债成本抬升
“弄潮儿”搭上互联网平台的东风迅速扩张,支撑其前期发展,但在存款业务高速增长的同时,负债成本也值得关注。
2020年10月以来,蓝海银行不断提高相关存款产品利率,以蓝贝贝360天周期付息产品为例,自2020年9月27日由年化利率4.2%调降至3.9%之后,利率便一路调升至4.7%。尤其在岁末年初银行“开门红”揽储,也是互联网存款新规监管风暴来袭前的2020年12月-2021年1月期间,该行密集发布存款产品利率调整公告。其中,蓝贝贝360天周期付息产品2020年12月以来利率提高了0.7个百分点。
“周期付息”存款产品,即客户存款满一个周期后,银行就按照约定的利率为这一周期付息。如果未满一个周期的,则按照活期存款计息。颇具争议的是,产品设计表面的背后,不少银行的“周期付息”产品满足一个周期,利息兑付时就可以本金连带满期年化利率水平计算的利息全部支取。
同样以蓝贝贝360天周期付息产品为例,该产品存期5年,满期年化利率4.7%,据该行工作人员介绍,该产品满360天即可本息全部支取,利率仍为4.7%。同样形式的“周期付息”产品,在多家民营银行以及部分中小银行中“流行”。多位业内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如果本息皆可按周期取出,则与之前被叫停的“靠档计息”无本质差别,会引起商业银行负债端的不稳定,形成期限错配,造成流动性问题。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进一步表示,部分银行根本上还是未摆脱传统粗放型经营模式,负债定资产。而不转变银行经营模式,拓宽负债渠道,寻找新轻资产盈利点,要降低银行高息揽储动力难度可想而知。
成本压力求解
蓝海银行仅是互联网存款新规下的众生相之一。从原本的“摸着石头过河”到放弃流量通道退守领地,反映了部分中小银行的生存窘境。“实话说,压力非常大,但感觉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银行互联网存款新规落地后,一家民营银行相关负责人在跟北京商报记者谈及此事时颇为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