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22 18:35:37来源:融易新媒体
这两天有个新闻很有意思,是关于坐飞机买航班延误险理赔的。 事情是这样的, 4月27号,南京市鼓楼派出所接到某保险公司负责人的报警,说有人利用不同的身份证号和护照号,频繁进行航班延误险理赔,疑似保险诈骗。 经警方调查,发现以该李某为首的20人在2015年到2019年间,在多家保险公司都进行过航空延误险理赔,累计多达900多次,理赔金额高达300万,而这些钱最终都进了李某的账户。 于是4月29号,警方远赴山东对李某实施了抓捕,罪名是涉嫌诈骗罪以及保险诈骗罪。 李某所使用的身份证
01 争议点在哪呢? 一般我们坐飞机也会习惯性买个航班延误险,毕竟谁也不知道飞机会不会耽搁,能赔一点是一点。 不过航班延误这种事情说不准的,融易新媒体,没延误,那就是保险公司净赚,要真延误了,那保险公司就必须得理赔,因为合同就是这么规定的。 这个没有问题。 神奇的是,李某的航班延误率实在太高了,5年900多次延误,平均每年能买到近两百次延误航班。而每次买机票她都在不同的公司买了延误险,一张身份证最多买了30-40份保险。 一份延误险的价格在40元左右,根据延误时间不同,保险公司的理赔金额也不同,一般在400到2000不等,多的7000-8000。 如果航班发生延误,李某就能获得理赔,否则就退票处理,赔手续费。赌的就是概率。 以其中某航班为例,李某赌赢了,30份保险的保费为1200左右,但是实际理赔时,李某最终获得42800元的赔偿。
由于李某同时利用亲戚朋友的身份证和护照也进行了同样的操作,除去保费,这一单最终的收益在10-11万元左右。 当我看到这的时候,整个人都惊呆了,还能有这种操作。 02 警方认为李某的理赔中存在欺骗手段,且涉案金额巨大,因而涉嫌欺诈。 理由如下: 1、李某利用他人身份信息购买保险,而当事人并不知情,这是虚构保险对象骗保的行为。 问题是,机票的确是用真实的身份信息购买的,而买保险的依据是机票是真实存在的。换言之,用谁的身份证买票,谁坐飞机,和保险公司并没有什么关系。 和重疾险、寿险等险种不同,航空公司在售卖航班延误险时并不对客户身份信息进行筛查,只要机票是真的,保险合同就成立。 票是真的,身份信息是真的,保费是真缴了,合同也签了。就算买保险的不是本人,那最多也是在理赔的时候产生纠纷,应该是属于经济纠纷,为什么会上升到刑事案件呢?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你妈拿着你的身份证给你买了份意外险,结果你真的不幸摔断了腿。按照合同,保险公司赔钱了,还赔的挺多。但是你妈没有把钱给你,她揣自己口袋了。 然后你妈又去另外的保险公司给你了意外险,一次买了20份。很不幸你又摔断腿了,然后你妈妈又得了赔偿,又把钱揣兜里了。 于是保险公司报警,说你妈妈涉嫌保险欺诈。 可是你妈妈真的骗保吗? 2、李某用保险漏洞获利,以理财之名借用他人身份证买保险理赔,是虚构事实且非法占有所得。 我们看看这个女子到底是怎么利用漏洞的。 新闻里说李某有渠道能提前知道航班取消或者延误的消息。 航班延误或者取消一般都是因为突发性事件导致,主要有这几类原因:极端天气、交通管制、机械故障、飞机调配或者航班插队等。 比如突然打雷闪电下冰雹,比如飞机上突然有人要生孩子了,比如有傻逼往机翼里投币许愿,比如某某航空公司突然要插队,那你坐的这个航班就只能往后排等。 航班延误信息的确是可以通过某些渠道了解到,这类信息一般属于内鬼泄露,售价在几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