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06 14:38:24来源:融易新媒体
微信:w2402622127
看多了城管抢夺农村大妈的秤杆,甚至掀翻烤红薯炉子的视频,突然在一场疫情之后,城管叔叔打来电话,亲切地邀请大妈到城管局门口摆摊,谁都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 要不是领导说中国还有6亿人口月收入不到1000元人民币,要不是疫情造成众多民众的失业失收入,“地摊”这把“人间烟火”估计还烧不起来。
天地翻转得太迅速,以至于一夜之间,全国有了一种久违的欢乐,压抑了许多年的一种东西,瞬间井喷起来,这一种突然其来的解放感,如同回到了改革开放第一年,北京爷们可以坐着夜行火车跑到广东倒腾牛仔裤。 虽然“地摊经济”、“烟火云”等新名词新概念奔腾而出,但是,地摊挡住车道、撤走之后满地垃圾,也让城市管理者们哭笑不得。 如何管理好城市的地摊?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国家管理课题。 那么,日本是如何管理地摊,如何立法的呢? 日文中有一个词,叫“闇(an)市場”,翻译成中文的话,叫做“黑市”。日本投降之后,国内经济陷入一片混乱,在生活物资严重匮乏的情况之下,“闇市场”在日本各地异常的活跃。人们拿出家中的物品,或者从驻留美军手中换取各种物品倒卖,东京的新宿、新桥、秋叶原、上野、吉祥寺等地,到处是地摊,成了当时东京最主要的“闇市场”。 当地摊主开始有钱时,开始有人搭起了简易的商店,于是,这一种地摊逐渐由露天走进室内,到了上世纪70年代,“闇市场”发展成了商店街,继而在政府的引导下,发展成了如今繁华的商业区。
所以,日本人说,地摊文化是日本战后市民商业文化的源头。 如今,“闇市场”这个词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地摊文化并没有消失,日本现在有了一个很洋气的新名词,叫“フリーマーケット”,是从英文“Free Market”音译过来的,直译为“自由市场”。也有用“Flea Market”表示,中文很形象地把它称作为“跳蚤市场”。 其实,日本的地摊,主要可以分成四大类:第一类是定期举行的“跳蚤市场”,第一类是流动摊贩,第三类是农民进城摆摊,第四类是占道设摊。 “跳蚤市场”比较容易理解,主要是出售衣服杂货、旧用品、古董等,大多借公园、广场举办。
流动摊贩主要是指夜间在车站附近或繁华街摆摊的“拉面车”、卖烤红薯的流动车。
农民开车进城,主要是拉西瓜、桃子等新鲜水果在地铁车站边上设摊叫卖。
第四类的占道设摊,主要是在银座、有乐町、上野、新宿等繁华商业区的“小弄堂”里,一些居酒屋、烧烤店,在店门口的路上,用啤酒箱等搭起简易的餐桌,下班回家的公司白领们围在一起喝酒聊天。
融易新媒体,政府又是如何管理?" src="https://www.ryxmt.com.cnhttps://www.ryxmt.com.cn/uploads/allimg/200606/1442412D2_0.jpeg" alt="摊贩" />
那么,日本政府是如何管理这些摊贩的呢? 首先,日本是立法管理。 日本有一部法律,叫《道路交通法》。这部法律的第76条规定,在道路上堆放有碍交通的障碍物,属于“绝对禁止行为”。根据这一部法律,任何在马路以及人行道上摆摊的行为,均属于违法。 既然在路上摆摊属于“违法”,那为什么还有人在路边摆摊呢?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事先获得警察的批准,批准之后,路上摆摊就属于《道路交通法》中的“相对禁止行为”,也就是在警察允许的时间和区域可以摆摊。像车站前马路上,老大爷放一辆“拉面车”做夜排档。农民拉一车西瓜兜售,或者举行各种节庆活动、烟火晚会等临时在路边摆摊,都属于这一种“相对禁止行为”。只要不严重妨碍交通,警察一般都会批准(每一个车站边上,几乎都有警察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