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03 14:11:31来源:融易新媒体
听到自己的导师说“研究生生活结束了,以后到社会上好好的”时,黄溪的泪水夺眶而出,“不知道怎么的,就感觉眼睛很酸,有种心里的某一块突然被抽走的感觉,可能是意识到真的就要离开学校了吧”。
△ 5月22日,安徽黄山,答辩前,黄溪测试答辩视频的声音画面。 图 | 吴拯 陈以恩 采写 |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刘晶 责编 | 刘晶 校对 | 卢茜 ►本文约3120字,阅读全文约需6分钟
日暮时分,黄山脚下,黄溪正等着完成自己人生中的一件重要事情。
目前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黄溪,没想到自己研究生的最后一个寒假,会因为一场疫情,延长到了夏天。她更没想到,曾经幻想过无数次的毕业答辩,变成了与导师们的隔屏相视。 △ 5月22日,安徽黄山,研究生毕业答辩前,黄溪精心化妆。
△ 5月22日,安徽黄山,当听到导师对自己未来的祝福时,黄溪的泪水夺眶而出。 据人社部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874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毕业生“打怪升级”的难度无疑增加了不少。
紧张的隔空答辩
初夏的夜来得慢,5月22日傍晚6点,晚霞痴痴不肯散去。无暇顾及落入房里的夕阳,黄溪正在桌前做着毕业答辩前的最后准备。她的双手不自觉在资料书页间游走,额前隐隐沁着汗。
缕缕清风拂过身体,明明应是凉爽的感觉,当时却似触到了炉火边的风。事后回想起,黄溪打趣道,“佩弦自急”一词,恰能描述那一刻的自己。
2008年,黄溪大学本科毕业,顺利进入一家地方电视台,成为了一名新闻主播。但工作几年后她感觉自己“所学太少,能力太浅,想多读点书”,便开始为进修做准备。经历了母亲生病、两次考研失败等变故后,30岁那年,“三战考研生”黄溪终于拿到了心仪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因为黄溪早已不是初出茅庐的学生了,所以看到她惴惴不安的样子,周边朋友很不理解,一个曾经做过数千场直播的人,竟然也能紧张到有些手足无措的地步?
△ 5月22日,安徽黄山,答辩前,黄溪在做最后的准备。 黄溪的这份紧张,源于此前预答辩成绩的不理想。距离正式答辩尚有时日,她便在朋友圈里写下了“答辩当日不要打扰”的友情提示。而紧张的情绪,并未就此停止蔓延。答辩前夜,黄溪没有逃过失眠的魔爪。
△ 5月22日,安徽黄山,黄溪忐忑等待答辩结果。 “上一次这么紧张,可能是十几年前,第一次做新闻主播上直播台吧。”测试摄像头的拍摄角度,调整入画区域的书架、台灯,穿好专门准备的衣服,化上淡妆……一切准备就绪后,黄溪抱了抱站在一旁的母亲,叮嘱她回房,暂时保持安静。
暮色渐浓。傍晚6点半,黄溪终于在桌前坐下,打开电脑上的答辩视频窗口。稍稍缓解的情绪,没想到被几分钟后视频声画不同步的突发状况弄了个措手不及。她,蒙了。 △ 5月22日,安徽黄山,答辩前,黄溪的导师发来鼓励的信息。 “今晚答辩顺利。”惴惴不安时,导师发来的一条信息,安抚了黄溪。放下手机,她重重地吸气呼气调整状态,尽力找回平日里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