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02 15:44:40来源:融易新媒体
人类的猎奇心理是与生俱来的。
在信息化爆炸的时代,任何新鲜好玩的事情,都会传播得非常快。如19年下半年合肥“新出炉”了一个文创园区——合柴1972,凭借特有的“工业文艺范”短时间内风靡朋友圈,无数的合肥人慕名前来,开园初始达到了日均游客量3万人次,即使是疫情之后的如今,周游客量也能达到6万人次。
因此我们对这个“网红”园区做深入研究,仅供行业内参考。
01 不避讳历史,还原当年生活场景
合柴1972是特殊时代的产物。 ▲合柴1972的身份变化,不论是窑厂时期还是监狱时期都是地方的重要工业基地
建国初期这里窑厂,生产了合肥的第一块砖;60年代初闲置用于养马;64年被政府相中,成为工业监狱;72年成立合肥柴油机厂(这也是项目名称的由来),其建设图纸是由监狱里的技术人才(杨安明为主设计)自行设计;78年,这里成为机械工业部生产135型柴油机六个定点厂家之一,产品质量在六强柴油机厂评比中最高;87年,合肥柴油机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出口创汇先进单位”;93年,转型主要生产柴油机配件,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后陆续进行纺织、服装、箱包等行业的生产工作;96年,这里正式更名为安徽省合肥监狱;2018年5月合肥监狱迁址,这里开始了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用文创的途径对这处城市工业遗存的更新改造。直至2019年10月2日,工业又文艺的合柴·1972文创园呈现在大家面前。 ▲合柴1972是那段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服刑人员的智慧和劳动是建成今天合柴1972的“基石”
当时监狱里许多劳改服刑人员文化程度较高,不乏技术型人才,他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建设了合肥柴油机厂,也见证了合肥轻工业的发展和繁荣。 83年,监狱设立教育科,建立完备的教育制度,把狱园建成校园,把刑期变成学期。84年,成立拓荒文化学校,邀请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担任名誉校长,并开设有书法课、美术课、雕塑课,刺绣课等,每年还会有服刑人员的作品展览。
▲现在合柴1972也会经常举办一些艺术展 18年合肥监狱迁址之后,合肥市没有将废旧厂房推倒盖楼,而是维持原有肌理,以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相结合方向对其改造,重现城市发展的文化记忆。对这里几十年的时光之路,进行了保留和展示。 ▲合柴1972保留合肥柴油机厂的原有肌理 如果说建于60年代的烟囱,是园区目前重要的工业遗址标志。
▲建于60年代的烟囱,高度约30米,底部直径约2米,这是合肥现存年代最久的砖瓦厂烟囱遗址 那么其中两个同样建于60年代的穹顶建筑,就是中国建筑史上的活化石。它们的屋梁采用中国古代桥梁建设中惯用的双曲拱桥结构,并结合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两头凹凸槽的空心砖)构成穹顶屋面,这种建筑工艺目前已然不多见。
▲大穹顶,原缸体铸造车间,由服刑人员杨安明主持设计,建筑长度91.2m,宽度36.9m,高度12.3m,总建面3300㎡
▲小穹顶,原模具车间,建筑长度83.4m,宽度20.1m,高度7.2m,总建面1800㎡ 斑驳的红砖瓦墙与弧形穹顶相得益彰,工业风与颓废感高度融合,震撼人心。这些建筑在艺术外衣的加持下更显“现代而复古,工业又文艺”,不禁让人好奇曾经在这里工作的服刑人员,他们的生活场景又是怎样的。 园区目前已开放的部分其中有几处景点是对当时生活场景进行了精准的二次设计。利用原有传达室三道围墙改造的一座时光展厅,现在建筑外观现代又时尚,但这里曾是服刑人员与墙外家人亲友信件、电话的唯一连接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