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27 00:55:08来源:融易新媒体
在平静了三年之后,共享电单车赛道在今年重燃战火,只不过在进入下半场之后,舞台上的主角早已换了一波,行业竞争格局也由摩拜、ofo双雄争霸演变成为哈啰、美团(摩拜)、青桔三足鼎立。同时,在经过上半场的疯狂烧钱之后,下半场将会趋于理性。 5月20日,滴滴出行旗下青桔品牌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旗下国网什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作为本次合作的首个项目,双方共同运营的共享电单车业务也在江苏宿迁正式通电开城。此举标志着青桔共享电单车业务正式落地,三巨头之争随之启幕。 共享电单车再度升温 事实上,青桔电单车落地早有苗头。在今年3月就有消息称,国内电单车电池供应商已为青桔电单车完成了100万组锂电池配套任务;而在今年4月滴滴发布未来三年战略目标,共享电单车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环。 由此看来,在滴滴内部,青桔共享电单车的落地已是水到渠成。而从整个共享电单车细分领域发展现状来看,滴滴做为共享出行龙头,此刻也已经不能再等了,因为共享电单车领域此时已开始明争暗斗。 在上个月已经有消息传出,美团已经在富士达、新日等制造商处订购了上百万辆共享电单车,并且还在全国多个区域征召代理机构及人员。很显然,美团正在拿共享电单车做一篇大文章,不出手则已,出手则很可能一鸣惊人。 对青桔共享电单车而言,如果说美团是一股暗涌,那么哈啰已是妥妥的一道巨浪,截至到2020年2月底,哈啰助力车已经在超过320座城市提供服务,号称已经拿下约70%的市场份额。早起的鸟儿吃到虫,对滴滴而言,已经不早了,唯有尽快拿出自己的方案。 一方面,主要竞争对手纷纷入局,滴滴自然不会缺席,放着对手们在共享电单车赛道打个热火朝天,自己在后面坐冷板凳,当看客,这无疑会让滴滴“失了身份”;另一方面,共享电单车或许更容易带来盈利,有哈啰出行相关人士曾表示,助力车业务2019年利润可观。 眼看着哈啰坐大,无论为了保住作为行业巨头的“面子”,还是为了共享电单车实实在在的利益,美团和滴滴的插手都是必然的,巨头们相互刺激,行业升温也就成为必然。 共享电单车可谓“懒人福音”,一旦大规模投入使用,将会给很多人出行带来极大便捷。那么这一次共享电单车玩家们卷土重来,将会一跃而起还是再度折戟沉沙,还需要画一个问号,因为共享电单车曾在三年前风光一时,却最终并没有走的很远。 坎坷前半生 遥想当年,共享电单车作为共享出行领域新方向,引来摩拜、ofo等玩家齐齐涌入,更有资本市场看好,随即迎来了一波大爆发。但因为共享电单车是新鲜事物,在野蛮生长的同时引发了诸多问题。 虽然和共享单车只有一字之差,但运营复杂程度却不可同日而语,问题的关键就在这个“电”字上。因为依赖电池,共享电单车采购成本飙升,单价高达数千元,这就注定了玩家们将要走一条“烧钱”路,盈利不易。 此外,在共享电单车问世初期,企业大多以量取胜,随意投放,这种粗放模式不仅造成成本走高,更容易引发占用道路资源、阻碍公共交通等不良后果,更有甚者造成交通事故隐患。相比于拉高企业成本,占道和妨碍交通的后果更可怕。 共享电单车采购和运维成本走高只会增加企业负担,而共享电单车引发的公共安全问题却会影响千千万万人,而这最终成为共享电单车被叫停的导火索。2017年8月,交通部、中央宣传部等十部委联合出台《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 伴随指导意见的发布,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核心城市纷纷明文表示“不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并逐步清退市内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由此开始,一场针对共享电单车的围剿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红极一时的共享电单车陷入低谷。 虽然共享电单车暂时受挫,但市场需求十分旺盛,这就意味着共享电单车不可能被完全放弃。事实的确如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政府和企业都在思考,如何让共享电单车行业良性发展。 终将修成正果 随着国家最新出台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于2019年4月15日落地执行,沉沦已久的共享电单车再次迎来了曙光。新规范实施之后,超标电单车将会被全面清退,这就给了合规共享电单车以巨大的发挥空间。 此外,只要电单车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就可以合理存在,自然也就扫清了“共享”的障碍。政策点头之后,剩下的就是企业如何精细化运营,避免再度触及安全红线。 可喜的是,三巨头已经有所行动。哈啰依托运营大数据,可以对投放数量和地点进行精准把控,这将大大减少路面堆积情况;美团电单车将在今年下半年上线同向停放技术,实现车辆停放统一朝向,这能够有效避免乱停乱放,符合城市管理要求;青桔力度更大,将在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助力下,保持车辆有序停放。 如此一来,不仅企业因为共享电单车妨碍交通问题被“约谈”的烦恼烟消云散,还能让共享电单车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齐刷刷摆放的共享电单车无疑会让用户赏心悦目,自然也就能够招来更多新用户。 新形势下也有新问题,目前全国马上要推行骑行电动车戴头盔措施,共享电单车也不例外,这对于共享电单车企业无疑是很大的考验。如果为共享电单车配套头盔,会面临成本、丢失风险、卫生消毒等诸多问题。 头盔问题虽然复杂,但归根结底都是资金问题,对于滴滴、美团、哈啰这样的头部企业,相信有能力为共享电单车配套头盔,至于其他问题,融易新媒体,仍有时间逐一解决。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落地是关键,之后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输血,然后不断优化,形成良性循环。在安全问题解决之后,其他一切问题相信都可以迎刃而解。 0到3公里的出行需求靠共享单车,3到10公里范围内的出行需求共享电单车完美解决,所以这个社会注定离不开共享电单车。虽然共享电单车在上半场备受打击,但翻身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来源:电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