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6 21:45:01来源:互联网
A股历史最大单日跌幅纪录:96.44%!6月5日,进入退市整理期的退市园城、退市碳元、退市同达股价分别大跌96.44%、83.33%和80.65%。这样的价值破灭,或许也给了处于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以震撼。
在退市常态化的背景下,一些面临困境的上市公司也将破产重整视作避免退市的重要途径,相关案例数量近年来逐渐增加。记者梳理发现,截至6月4日,有27家上市公司目前在推进(预)重整并发布了相关公告,其中16家是在今年(拟)申请或遭申请的。
相较重整模式,预重整近年来逐渐遭上市公司所青睐。“随着法院对上市公司重整的审查更为严格,企业为了让法院认为未来的重整更具可行性,就在前面走了一个预重整程序,把一些重整程序的基础工作进行前置化。”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兆同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联储证券总裁助理尹中余则提及,在上市公司重整升温的同时,其必要性也被遇拷问。
此外,去年重整完毕的15家上市公司如今命运各异,多家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仍存在不落实性。“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并不意味着就是重整成功了。”王兆同表示。
预重整成主流,年内已有16家公司参与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6月4日,A股市场有27家上市公司在推进(预)重整并发布了相关公告,其中*ST步高、*ST金科和ST迪马3家公司申请或遭申请重整,其余24家公司则申请或遭申请预重整。
从时间上来看,上述27家推进(预)重整的上市公司中,有16家是在今年向法院(拟)申请或遭申请的,最新的一例是*ST嘉寓,其在6月3日公告披露,遭债权人申请重整及预重整。
从(预)重整的推进情况来看,在24家预重整的上市公司中,有16家已获得法院同意启动,并已进入预重整程序;3家重整的上市公司中,除了ST迪马外,*ST步高和*ST金科也已遭法院受理。
重整与预重整有何区别?
中国法院网2023年12月7日转载的《人民法院报》一篇文章写道,预重整是指在申请重整之前,债务人与债权人通过法庭外协商制定重整计划,并获得多数债权人同意后,借助重整程序使重整计划发生约束全体债权人的效力,以早日实现债务人复兴的一种拯救机制。
《法律适用》2022年第3期的一篇文章也写道,预重整与破产重整的主要区别是司法介入的时间与深度不同,破产重整是重整过程全程在司法程序中进行,预重整则是在重整计划经债权人与债务人协商表决后才由法院介入,更多利用私人协商机制。但是,若从广义的破产重整程序说,预重整也属于破产重整程序范畴之列。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A股上市公司更多地采用重整模式,近年来预重整模式则更受青睐。例如,在今年(拟)申请或遭申请(预)重整的16家上市公司中,除ST迪马申请重整外,其余均选择了预重整。
王兆同律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之前没有预重整的时候,直接进入重整程序,法院可能发现企业报批的方案相对来说较为粗糙,但同时又因为不能随便地对一家上市公司宣告破产,所以导致在进入重整程序后,法院有些进退两难。一些重整方案尽管可能存在一些落实性和可行性方面不足的问题,法院最后也还是批了,但这样也可能导致企业二次破产,或者说形成了重整程序的一个空转。
“随着法院对上市公司重整的审查更为严格,企业为了让法院认为未来的重整更具可行性,就在前面走了一个预重整程序,把一些重整程序的基础工作进行前置化。”王兆同表示。
去年15家重整执行完毕公司命运大不同
上市公司重整后的效果如何?
以去年15家重整执行完毕公司为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尽管15家公司随后都向交易所申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但目前仅有新华联、中捷资源、ST全筑、ST洲际和ST西钢5家公司遭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其中ST全筑、ST洲际和ST西钢3家公司在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同时,融易新媒体消息,还因公司重整后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落实性或有待进一步恢复,遭实施了其他风险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