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1:39:02来源:互联网
6月28日,加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立生物”)再次递表港交所申请上市。
如若成功上市,加立生物将成为港股第一家专注术后疼痛管理的创新药公司。背靠深圳前首富林立的立业集团,加立生物创始人之一的林帝邦作为林立之子的身份也备受关注,二度递表能否让“立业系”再下一城?
IPO前夕引进知名药企成为股东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林帝邦通过其100%持股的公司Cali Nova控制加立生物约5.88亿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50.83%。同时,林帝邦还通过100%持股的人深圳鸿邦盛持有邦兆99.9%的股权,后者则通过认购股份持有加立生物3.82%的股权。
最终,林帝邦、Cali Nova、邦兆及深圳鸿邦盛合共将有控制加立生物54.65%的表决权股份,共同为公司控股股东。
相比于2022年1月第一次递表港交所时,2023年加立生物的股东又包括进了大型医药保健集团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旗下专注医药及保健领域的创投基金大善、专注于投资生命健康板块的邦勤资本、吉林万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公司杭邦等多家知名的医药企业和投资机构。
据招股书显示,2023年6月,加立生物向投资者邦兆、杭邦、邦勤、长骐及力石配发及发行合计约1.57亿股股份,价格折合人民币约为每股1.29元,合计总金额约为2.02亿元。
其中,东阳光集团本身的业务就包括生物医药、保健及新电气材料三大板块,旗下医药板块还有在联交所上市专注于抗病毒、内分泌及新陈代谢疾病及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东阳光长江药业。
而加立生物引入的另一家投资者万通药业同样为业内领先的医药企业,旗下包括耳熟能详的“万通筋骨贴”等知名产品,在多年的销售积累下,万通药业也拥有布局全国的销售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引入的大善、杭邦等机构投资者基本都是为加立生物“量身定制”的,据公开资料显示,上述机构大多都是在此次入股的前两至三个月刚刚成立的。
引入医药企业作为股东,很大程度上可能也是为加立生物日后产品商业化市场流通能有所助益。此外,前面提到邦兆的入股更多的是出于对实控人股权加强为目的,力石、长骐等非专注于医药行业的机构投资者则可能更多是以财务投资的目的而进入加立生物股东行列。
不过目前提及上市流通还为时尚早,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时,加立生物还尚无产品获批上市。2021年、2022年,加立生物分别亏损1.09亿元、1.03亿元,并且尚未从产品销售取得任何收入。
仅35名研发人员核心技术由“外人”掌握
就加立生物本身而言,公司短期内有可能实现商业化上市的产品储备并不多,并且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外人”手中,某种程度上说,加立生物反而更像是一个财务投资者,其更多的还是由立业集团主导设立的。
加立生物的前身其实为加立美国,2016年9月由立业集团与Latitude共同创立,二者分别持有66%和34%的股份,2021年4月,立业集团以1美元的价格将其持有的加立美国66%股权转让给加立生物。
这里提到的Latitude即由加立生物首席科学官陈献实际控制,截至招股书签署日,陈献通过Cali Trading持有加立生物30.29%的股份。
据招股书显示,目前加立生物的产品管线侧重于非阿片类术后疼痛管理、消炎疼痛控制、麻醉及镇静。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拥有一款处于临床阶段的核心产品及两款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候选药物。
另外,加立生物还拥有两个技术平台,即PG-Depot及ClearSol。公司在PG-Depot技术平台开发长效缓释剂型新药,同时在ClearSol技术平台开发难溶性药物的安全注射剂型。
若加立生科顺利登陆港股,公司将成为港股市场唯一一家专注于术后疼痛管理的创新药企。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药学博士,同时也是加立生物执行董事、首席科学官陈献更像是“核心人物”,原因就在于公司的核心资产和技术平台实际上都是来自陈献控制的Latitude公司。
license-in的中文翻译是“许可引进”,相较于传统医药公司自主研发新药,或是收购创新药公司这两种投资方式,license-in模式下的公司作为“产品引进方”向“产品授权方”支付一定的首付款,并按品种开发进展约定一定金额的里程碑费用以及未来的销售提成,从而获得产品在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商业化权利。
加立生物即是通过这种模式进行创新药的研发。根据协议,Latitude针对其于PG-Depot及ClearSol技术平台下的若干专利及专有技术,向加立生物授予独家、免特许权使用费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