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8 16:21:02来源:界面新闻
近两年,A股新冠检测板块多家公司业绩暴涨。一级市场中,类似业绩表现的公司并不少,他们很多也都是选择叩响上市大门。
据界面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沪深北交所涉及新冠核酸检测业务的IPO公司共计13家,具体名单如下:
图片来源:梁怡制图;数据来源:各家公司招股书11月21日,沪深交易所就媒体报道部分拟上市公司其业务和收入涉及核酸检测等相关话题回答记者问。
对于即将或者已经上市的核酸检测企业,沪深交易所表示,从严审核这类企业核酸检测相关业务与主营业务的关联性、相关收入的可持续性,以及剔除该等业务收入后公司是否仍满足发行上市条件等。
23日,上交所官网发布的科创板上市委2022年第98次审议会议公告补充公告之二显示,上交所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定于11月25日上午9时召开2022年第98次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审议翌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翌圣生物”)公司,会议相关事项已经公告。
公告称,鉴于翌圣生物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决定取消对翌圣生物发行上市申请的审议。需要指出的是,翌圣生物是沪深交易所作出上述回应后首家涉及新冠检测业务的拟上会公司。
因此,交易所从严审核下,相关公司是否会选择半路撤退?而后疫情时代,这些公司的业绩“高光”能否维持?当潮水退去,谁又是在“裸泳”呢?
为何是体外诊断厂商?首先,从主营业务看,多家公司主要从事体外诊断相关业务,为何该业务能够与新冠检测挂钩?
体外诊断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使用诊断试剂、仪器等,对人体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与校验,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对疾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检测、后期观察、健康评价等的过程。
根据临床医学检验项目所用技术原理和方法的不同,体外诊断产品可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血液诊断和微生物诊断等多种类型,目前以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三大类别为主。
从体外诊断的产业链来看,行业上游主要包括电子元件、光学元件、液路元件、模具等仪器的核心元部件和抗原、抗体、酶、引物、探针、化学制品等试剂原料的供应商;中游主要由仪器、耗材的研发、生产企业以及流通环节的代理商和经销商组成;下游主要包括了医院、血站、第三方检验中心、体检中心、以及独立医学实验室等面向终端用户的医疗检测机构。
其中,核酸检测新冠病毒内的遗传物质RNA(也就是病毒里面的基因),采用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患者取鼻咽部、口咽部、痰、下呼吸道抽取物等标本,存放于专门的保存盒中,提取其中的RNA(核糖核酸),属于分子诊断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抗原检测测的是病毒表面的蛋白质(可理解为病毒外面穿的“衣服”),检测方式主要为胶体金免疫层析、乳胶法、荧光免疫层析三种类型。
因此,面对2020年开始的新冠检测需求,以从事试剂原料供应、仪器耗材生产、第三方检验中心为代表的体外诊断公司纷纷进入新冠检测市场。
据北京日报此前报道,10月1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关键是要做到“四早”,一个核心就是早发现。核酸检测是早发现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判定感染者方面是一个金标准。中国已经具备了强大的核酸检测能力,现在每天可以有1亿多管的单管检测能力。
东方证券研报分析指出,核酸检测作为常态化新冠疫情筛查的有力工具,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核酸检测市场规模在2021年达到132亿元,同比增长9.1%。根据CBinsights 预测,2022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6亿元。
天风证券研报显示,国内将继续加强新冠病毒检测,包括住院病人、门急诊常规化、复学人群检测。中性预估,中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市场空间为52亿,抗体检测为34亿。海外疫情仍处于紧张期,对于试剂盒的需求较大,根据中性预估,海外约有1.3亿人需要进行新冠病毒检测,对应核酸检测市场空间为126亿,抗体检测市场空间为25亿。
赚了多少钱?受新冠疫情影响之下,多数行业遭到重创,而从事核酸检测、抗原检测业务的公司赚的“盆满钵满”,“暴利”也成为了行业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