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3 14:43:39来源:融易新媒体
国庆长假期间,
邀请多家私募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或投资总监,对前三季度股市进行分析总结,展望四季度A股投资机会,仅供投资者参考。重阳投资王庆:
市场正在孕育新一轮结构性行情
重阳投资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王庆
今年以来,A股、港股经历了大幅调整,虽然在新能源板块的带动下出现了一波结构性行情,但近期市场再度走弱,沪深两市成交量萎缩至7000亿以下,仅为年初高点的一半,市场被悲观情绪所笼罩。在我们看来,当前的低迷可能是“黎明前的黑暗”,转机可能随时到来。
从估值上看,A股市场特别是蓝筹股的估值再次进入了非常有吸引力的区间。以港股为例,目前恒生国企指数的点位与2008年“次贷危机”最低点接近,估值水平也和2008年最低点接近,都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恒生国企指数的股权风险溢价甚至高于2008年市场最恐慌的时期。
低估值背后折射的是极度悲观的市场情绪。在房地产面临长期拐点、国内疫情多点反复、海外高通胀下需求回落、美元利率和汇率短期飙升收紧全球流动性、地缘政治风险再次抬头等因素下,市场的担心不无道理。这些风险挑战既有短期的、周期性的,也有中长期、结构性的。当前股权风险溢价水平处在历史最高区间,说明风险资产价格中已经对短期周期性的负面因素做了比较充分的反映。而就长期结构性因素而言,事实上,如果放眼全球,几大主要经济体各自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相比之下,我们中国的优势凸显:能源自给率高、产业链稳定有韧性、企业家开创精神强,长期来看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将会持续增强。在市场情绪极度低迷的当下,关注这些结构性积极因素显得尤其必要。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济下行压力最大的时候,可能也正是改革动力最强、力度最大的时候。如果我们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前景依然是乐观的,那么在这样的时刻不妨更为积极。
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A股市场悄然发生的一些深层次变化。回顾过去三年的资本市场,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从2020年开始,每年年初市场都会经历一次大幅调整。2020年是疫情的出现,2021年是“茅指数”抱团的瓦解,今年自不必说。更巧合的是,每次大幅调整后,市场都没有进入熊市,而是快速的修复,走出了结构性牛市。2020年是“茅指数”为代表的核心资产,2021年是新能源、专精特新以及周期股,今年的反弹主线是新能源、汽车等。这三年的市场可以总结为“牛长熊短”。然而,参与A股时间比较久的投资者应该有一个共识,即A股历史上的特征是“牛短熊长”,个股普涨的牛市非常短暂,结束后进入漫长的熊市。从“牛短熊长”到“牛长熊短”,转折点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可持续么?搞清楚了这些问题,也就找到了当前我们对市场乐观的原因。
转折点出现在2018年底,政治局会议对资本市场给予了一个崭新的描述: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定位。2018年之前,可以说资本市场并未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融易新媒体,其在中国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也并非特别明显。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资本市场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出来。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下,房地产、基建、传统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持续不断获取资金。由于有土地、厂房、设备作为抵押物,这种以债务为主的间接融资顺理成章。但是,随着传统产业的饱和,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开始涌现。这些以科技、生物、高端制造为代表的产业,不再适合传统的银行间接融资模式,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符合产业特征。所以,资本市场地位的抬升是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发生的,因此是长期的、趋势性的。2018年,美国发动贸易战,使我们对自主可控的高科技行业的技术突破更加迫切,资本市场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得到充分肯定,可以看成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