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7 18:38:14来源:互联网
支持构建高水平金融开放格局,央行宣布两项重磅新政。
7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联合公告,开展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下称“互换通”);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常备互换协议,将双方自2009年起建立的货币互换安排升级为常备互换安排,协议长期有效,互换规模扩大至8000亿元人民币/9400亿元港币。
在当天举办的“债券通”五周年论坛暨“互换通”发布仪式上,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表示,“互换通”和常备货币互换安排的启动实施,将进一步提升两地金融市场的联通效率,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中央政府支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联合公告称,预计于6个月后正式启动“互换通”业务。在业内人士看来,“互换通”的推出可便利境外投资者使用利率互换管理风险,减少利率波动对其持有债券价值的影响,平缓资金跨境流动,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同时,有利于推动境内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有利于增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吸引力,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合作。
互联互通迈向更高水平
2017年以来,“债券通”南北向通先后推出,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互换通”的推出,无疑是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在业内专家看来,这一机制不仅有效满足境外投资者交易境内人民币利率衍生品的交易需求,还创新实现了两家CCP联通清算(2009年G20匹兹堡峰会达成共识,要求标准化金融衍生品交易实行中央对手CCP清算),标志着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双向开放达到更高水平。
“两地市场互联互通,从交易所交易挂牌买卖的股票及场外交易的债券,进一步延伸至场外衍生金融工具。” 香港证监会署理行政总裁梁凤仪在论坛上表示。
中国工商银行(601398)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宋扬认为,“互换通”业务的推出,标志着两地市场的进一步融合,不仅有利于促进两地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也有利于进一步强化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中心地位,促进香港与内地经济金融合作,为服务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抓手。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表示,“互换通”的推出是推动两地深化金融合作的又一重要举措,让国际投资者可以更便利地管理债券投资的相关利率风险,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国际投资者对于内地债券市场的参与度。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为国际投资者提供多元化风险管理工具,提升香港风险管理中心的功能。
过去5年,债券通成为国际投资者投资内地债券的主要渠道之一。5年来,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券总量以年均约40%的速度增长,目前持债总规模约3.7万亿元。
潘功胜回忆称,2017年,在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之际,连接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的“债券通”正式上线运行,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5年来,“债券通”运行平稳高效,为内地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和开放、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能量。
而随着境外投资者持债规模扩大、交易活跃度上升,其利用衍生品管理利率风险的需求持续增加。自2006年在银行间市场推出以来,人民币利率互换作为主要品种,经过多年稳步健康发展,交易规模逐步扩大、参与主体日益丰富、风险管理功能有效发挥,2021年成交21.1万亿元。
银行间利率衍生品市场稳步开放
所谓“互换通”,是指境内外投资者通过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机构连接,参与两个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机制安排。
根据安排,初期先开通“北向通”,即中国香港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投资者经由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机构之间在交易、清算、结算等方面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参与内地银行间金融衍生品市场。未来将适时研究扩展至“南向通”,即境内投资者经由两地基础设施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安排,参与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
在厦门大学证券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工程教授郑振龙看来,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互联互通,一方面可以展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和态度,满足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金融市场所面临的风险管理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境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流动性和定价效率,从而更好地发挥境内金融衍生品的核心功能,促进金融更好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