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30 01:29:05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李昆昆 李正豪 北京报道
近日,水滴公司向美国SEC递交了招股申请书,拟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WDH”,暂定筹资额为1亿美元。公开资料显示,水滴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旗下包括水滴筹、水滴保、水滴公益等业务,公司创始人为美团前高管沈鹏。
一直以来,很多人把水滴公司看作公益组织,所以对其上市感到疑虑和存在一些争议。水滴公司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那时候水滴也没觉得这种误解有什么不妥,结果去年发现这种误解还挺伤害部分公众感情的。因为说到底无论是公益还是水滴筹,显然都不赚钱,但是说用公益去赚钱就不对了。”
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公益很多时候只是水滴一个切入手段,它更多还是通过公益来带动保险等相关业务的发展,相关领域的产品是很受美国资本市场认可的。”
商业or公益
虽然水滴这几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围绕其争议不断的是,水滴到底是属于公益还是商业。
一位互联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水滴和其他互联网公司一样是商业公司,只不过是因为水滴筹让很多老百姓以为水滴是做好事做公益的,加上在朋友圈名气大,所以很多人才觉得水滴是公益组织,但这确实是误解,主要也是因为公益的很多概念大家认知不足。”
就水滴筹本身而言,其开启了大病筹款平台0服务费,确实带有很强的公益属性,因此有相当多的公众误认为,“水滴筹是一家公益机构或者慈善组织”。实际上,水滴筹虽然是免费的,但并非是法人主体,只是其运营的一款产品。对于公众而言,这也是一个免费的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
据了解,相关慈善法明确了,水滴公益是慈善信息平台,而不能称之为公益慈善组织。民政部今年8月发布的《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自律公约2.0》中明确界定:个人求助是利用网络社交渠道,针对特定个人发起的赠与行为,不是面向非特定对象的慈善募捐。
可即便被部分人质疑到底属于公益还是商业,但是当大病来临之时,目前水滴筹依然是很多病患自救的一个重要方式和渠道。相比官方的筹款,私人的救助,水滴筹能够看得到金额,真真实实让病患拿到钱,这就是当下大家一边骂,一边用的原因。
亏损or盈利
水滴一开始通过公益化手段获取了海量用户,然后基于此再衍生出其他相关业务,目前水滴的变现方式主要是保险业务。
招股书显示,水滴保2018年到2020年,首年保费分别是9.72亿元、66.68亿元、144.2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5.25%。
其中,长险业务增长更快,2018年首年保费300万元,占比0.3%,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了2019年,长险业务首年保费猛增到5.5亿元,占比8.3%,2020年该业务继续增长,首年保费达到25.1亿元,占比升至17.4%。
不过,水滴近三年分别亏损1.4亿元、1.59亿元及2.47亿元,虽然亏损额连年攀升,但三年亏损率分别为58.93%、10.52%、8.17%,亏损持续缩窄。
记者注意到,水滴筹的界面有个商城功能,在商城里有各类保险。
其实,除了那些风险意识极高的人肯为自己买保险外,更多的人往往生病缺钱时才会想到为自己买一份保险。而水滴筹的用户大多是生病筹款及捐款的用户,此时的用户难免被各种疾病所影响产生焦虑,购买保险的意愿比较强,且这种效果比保险公司上门推销要高明得多。因此,水滴筹很大一部分都是售卖健康险所赚的分成以及广告费。
去年6月,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最近两个月公司已经实现月度盈利。作为水滴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板块,水滴保险商城2020年上半年每月的年化签单保费达到10亿元左右,水滴公司也借此实现了单月盈利。
“非盈利模块的水滴筹业务通过保险业务的支撑,自上线以来坚持‘0服务费’,平台不抽取任何佣金,坚持补贴第三方渠道手续费(0.6%),累计补贴1亿多元。换句话说,筹款人通过水滴筹每筹得1万元,公司便补贴60元。”沈鹏说。
沈鹏还表示,水滴公司通过“筹款+互助+保险”的商业模式,帮助中低收入、边缘化和弱势群体建立个人健康保障体系。未来水滴公司还会持续提升保险业务的盈利能力,坚持对水滴筹业务进行补贴和支持。
前景如何
据悉,一直以来,水滴公司走的是“筹款+互助+保险”的生态商业模式。5年来,其累计为大病患者筹得370亿元救助款,和拼多多、趣头条、快手被合称为“下沉市场四大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