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8 00:12:41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报记者杨井鑫北京报道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正在肩负起拉动经济增长的重任。在各省市公布的未来投资计划中,基建领域的投资占比很高。由于投资的主体仍是以地方政府主导,业内难免对地方政府新增负债后的风险有所担忧。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由于过去两年一些省市的非标债务的陆续爆雷,对于隐性债务风险的化解,监管期望银行能够参与到债务置换中。然而,此前不少银行处于观望态度,后来在政策明确后由地方政府牵头推进。随着新基建的投资机会出现,地方政府纷纷公布了重大项目建设计划,新的投资也将利好于隐性债务置换。
新基建崛起债务置换提速
“地方重大项目的建设一直是银行的信贷支持重点领域。很多银行也愿意参与到重大项目的基建中。”
半个多月来,中央级别的政府会议4次直接或间接提及“新基建”,这也让新基建顿时站在了风口。据相关统计显示,截至3月5日,24个省市区公布了未来的重点项目投资规划,总投资额达48.6万亿元,其中2020年度计划投资总规模近8万亿元。
新基建与传统基建不同,主要包括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按照政策导向,未来几年将是我国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大规模部署的关键时期,在政策利好与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下,新基建作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或加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国金证券预计,对于新基建的规模,从专项债资金用途和PPP项目行业分布来看,新基建占全部基建的比重在7%~12%,保守估计2020年规模超1万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在新基建包含的领域中,5G被认为是重中之重,也是今年的重要投资主线。据中国信通院预测,预计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未来5年工业企业开展网络化改造投资规模有望达到5000亿元。5G网络建设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超过3.5万亿元。
“地方重大项目的建设一直是银行的信贷支持重点领域。很多银行也愿意参与到重大项目的基建中。实际上,地方新基建的推进资金需求大,商业银行也愿意投放更多的资金支持。”一家国有大行人士认为。
据她介绍,在一些平台公司非标融资中,被认定政府隐性债务的项目通过贷款置换已经有很多了,都是达到一定标准,手续齐全的项目。
该国有大行人士告诉记者,为了未来更好的合作,地方政府与银行的关系维系很重要。银行在对待政府隐性债务方面,也是多种方式相结合,通常做法是政府债务到期偿还一部分,剩余的则进行展期或者置换。
“总体上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可控的,发行的债券规模增长也较快。”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认为。
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1~2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2万亿元,规模较去年有较大增长。其中,1月地方债发行7850.64亿元,较2019年1月份4180亿元同比增长87.8%;2月地方债发行4379亿元,较2019年2月增长20.24%。
在各省市公布的重大项目建设计划中,从投放领域来看,轨道建设(高速公路、高铁)、输变电工程、生态环保等基础建设为重要投资方向,同时民生保障、产业转型与升级(新能源、先进制造业等)同样也是重要投放领域。
“各地政府情况不同,偿债能力也不一样。目前的问题可能更多集中在负债率较高的省份,而项目资质又比较差的项目上。”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认为,置换长期贷款也仅仅减轻了短期偿债压力,最终的风险化解还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四省债务破万亿非标风险凸显
“在地方政府和银行的沟通中,地方政府往往也会给予银行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匹配相应的财政资金存款,以此加大债务置换的吸引力。”
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一直是业内关注的重要话题。从总量上看,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较大,且年增长较快。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地方债务余额高达21.3万亿元。而2010年审计调查报告中,彼时公布的政府性债务余额才10.71万亿元。
同时,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也逐渐有所显现。2019年10月公布的数据中,融易新媒体,国内4个省份的债务余额突破1万亿元,分别是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和广东省。这些省份虽然当前欠债最多,但是经济发展较好,其偿债风险并不大。相较而言,青海省等地政信类信托等非标债务风险频发,负债率较高,对应偿债压力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