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3 21:46:24来源:界面新闻
6月12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发布《2023年度上海金融检察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上海金融犯罪案件和涉案人数在高位运行中继续呈现小幅下降。2023年,上海检察机关共受理金融犯罪审查逮捕案件553件884人,受理金融犯罪审查起诉案件1043件1927人,案件主要涉及破坏金融管理秩序、金融诈骗、扰乱市场秩序三类19个罪名。
其中,不法集资案件略有上升,融易新媒体消息,共763件1300人,在金融犯罪案件占比保持七成以上。借助私募机构实施犯罪案件仍较多见,针对特殊群体“量身定制”、追逐社会生活热点的不法集资行为仍有发生。
新型金融投资诈骗呈现诈骗名目和手段的双重“升级”,非法人员利用花样繁多的金融产品和科技手段等名目“加持”,并操纵市场、自买自卖手段增大标的物价值,使得投资者甄别防范难度增加。
外汇类和不法支付结算类犯罪手法翻新,利用“虚拟币”跨境转移资产风险隐患凸显,参与犯罪的主体呈现多样化特征。
金融诈骗类犯罪总体数量有所回升,集资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分别较去年增长17.54%、42.86%。针对普惠金融领域的贷款类犯罪频现,以不法贷款中介为“枢纽”形成集中性作案。
因连续多年开展刑事司法领域相关专项行动等原因,不法经营(金融业务)犯罪、保险诈骗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等部分罪名下降趋势明显。新型保险犯罪多与电商平台等新兴经济业态紧密相关,保险行业犯罪风险与其他领域发生勾连。洗钱罪案件量回落28.57%。
对上述案件中反映出的监管“缝隙”及新型犯罪手法法律应对不足的问题,《白皮书》进行了深入剖析。
例如,某些领域的金融犯罪风险逐步由沿海向内地蔓延,境内外金融犯罪风险发生联结。金融犯罪人员通过故意增加犯罪环节、延长犯罪链条,进一步加大资金监测、追踪和穿透的难度。
操纵证券市场犯罪是交易型证券犯罪的主要类型,并购重组环节成为财务造假发案重点领域,利用新三板等新市场犯罪明显增加。在数起操纵证券市场案件中,金融机构投资经理以管理的金融机构自营资金或者公募基金资金,为操纵市场犯罪人员提供“锁仓”服务,甚至接盘遭操纵的股票。
白皮书还指出,中国对“虚拟币”一直保持强监管态势,但在实践中,还存在刑事司法对相关犯罪活动定位难、存证取证难与涉案资金流向监测难等现实问题,针对涉案“虚拟币”的强制措施、审计评估、价值认定、处置执行等存在争议。
针对案件中反映出的问题,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建议,相关立法部门要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同时要高度重视跨境交易引发的交易风险和违法违规行为,推进境内和境外机构的监管统合;在不断强化对场内产品监管的同时,加强对远期、互换等场外产品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