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3 23:43:21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4月11日讯(记者 肖斐歆)近日,甘肃兰州警方侦破一起特大不法经营期货案,总涉案金额超过6.45亿元。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96人,上网追逃6人,捣毁网络平台非法窝点15处。侦查后发现,该犯罪团伙通过搭建虚假期货交易平台,采用“恶意喊单”、快进快出等方式诱骗投资者频繁交易,导致投资者亏损。
随着新媒体和线上渠道的流行,投资交易在更为便利的同时,面临的风险也逐渐变大。不少投资者由于相关交易经验尚缺或是受到夸大、虚假宣传的诱惑,踏入骗子精心设下的局。
多方位“圈钱”,k线图、分时图走势均为伪造
案件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21年7月,兰州某商品交易公司在未获得经营期货业务资格的情况下,购买软件私自搭建交易平台,通过编写运算代码对数据进行更改,从而在平台上伪造了虚假期货大盘数据K线图和分时图走势。
夸张的是,为了图省事,有些期货品种的走势甚至是一模一样的,但大部分受骗的投资者未能察觉。例如原油和石蜡这两期货品种,诈骗团队会强行解释说石蜡是油的衍生品。对于期货了解甚少的投资者,也会信以为真。
搭建完平台之后,该公司为了吸引投资者,还与一些吸粉引流的团队合作。先让一些“投资导师”在线分析股市和期货市场走势,团队内的水军则负责在直播间互动、点赞,让路过的投资爱好者误认为这些投资导师资深专业,并在直播间的引导下进入虚假期货交易群。
一旦进群,这些“专业”导师会坑蒙拐骗投资者下载虚假期货交易平台,进行投资注册。投资者在诱导下购买各类虚假产品、频繁交易。一方面,看似正常亏损的钱早已通过虚假期货交易平台落入了诈骗团队的腰包;另一方面,高额的手续费加上快进快出的交易方式,也让诈骗团队赚得盆满钵满。
为了加快骗钱的速度,诈骗团伙在交易平台上设置了强制平仓线。当客户的交易保证金不足,并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补足时,投资者将触发强平线而直接出局。同时,诈骗团伙还采用了加20倍杠杆的方式,进一步放大亏损程度,加速投资者的亏损速度。
除此之外,收取延期费也是该虚假期货交易平台“圈钱”的一大方式。哪怕投资者不去操作,每天仍会遭收取万分之一的费用。
据悉,该虚假交易平台注册会员7400余人,涉案金额超6.45亿元,受损投资者达3300余人,受损金额超2.24亿元。
私自搭建分仓软件层出不穷
随着新媒体和线上投资渠道的流行,未取得期权期货经营资质,私自搭建分仓软件并通过团队“吸粉引流”的不法操作似乎多了起来。
2023年12月,四川证监局发布公告,称已配合公安机关查办辖区内首例“期权类”不法经营案。该案件自2020年开始,涉及投资者上万人,涉案金额8300余万元。
该案件与兰州不法经营期货案相似的点在于,两者都是诈骗团队购买软件私自搭建交易平台,通过互联网渠道夸大宣传,诱导投资者参与交易。究竟来看,四川不法期权经营案中,犯罪嫌疑人购买软件开发服务,组织搭建“上证ETF期权”、“沪深期权”、“期权策略通”等3套具有分仓功能的期权交易软件,私自接入证券公司交易系统,使交易软件具备交易“上证50ETF”期权的功能。
随后,犯罪嫌疑人发展了多级代理商,设立了多个市场主体,通过线上渠道夸大、虚假宣传,一步步将不知情的投资者骗入局。该期权交易软件将手续费作为获利大头,融易新媒体消息,软件后台对每单交易自动收取15元手续费,这就使得各级代理商唆使投资者频繁买入卖出,牟取更多收益。而大多数投资者对期权交易了解甚少,交易过程中未能有效识别风险,被受严重资金损失。
结合以往案例,不难发现,不法期权期货平台的搭建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未取得相关经营业务资格的情况下,平台将这些不合格投资的订单和资金收集过来,通过自身正规途径开立的衍生品账户发给交易所,唆使他们频繁交易,赚取高额手续费。二是虚假搭建平台,投资者的订单甚至都没有投入真正的期权期货市场,交易平台上的数据全是假的,交易金额全数落入了诈骗团队的口袋。
在搭建不法或虚假交易平台后,往往会有“财经大V”、所谓“专家人士”出场为其造势宣传,通过直播间、自媒体等多种方式忽悠投资者加入微信群,诱导他们下载相关平台APP开户进行交易。有些会使用极具诱惑力的词汇来吸引投资者,如“高杠杆、高盈利”、“几千元即可开户做期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