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2-05 22:28:02来源: 农村金融时报
见习记者 曹沛原
中小银行“开门红”战役已经打响。各家银行为抢夺客源和存款,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亮出绝活。
以往,中小银行为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陆续通过互联网销售个人存款产品,这种通过互联网获客的方式,给中小银行揽储工作,带来更大的空间。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风险隐患,亟需补齐制度短板,引导商业银行规范开展互联网渠道存款业务。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从长远看,对规范行业发展将会起到良好作用,但也为眼下中小银行“开门红”增加了难度。
近日,《农村金融时报》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湖南大学金融发展与信用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专家杨胜刚和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郑忱阳。
记者:中小银行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存款业务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
董希淼:近年来,部分中小银行如一些城商行、农商行及新成立的民营银行,受限于机构网点较少、获客渠道狭窄,转向与网络平台合作,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存款业务。由于网络平台面向全国,流量较大,推出的存款产品利率高,因此互联网存款业务发展迅速。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一是扰乱存款市场竞争秩序,可能导致“靠档计息”“高息揽储”等不规范行为。二是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银行负债成本。如果银行将成本转嫁到贷款环节,可能推高贷款利率,不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从中小银行的角度看,部分中小银行吸收高成本存款,如果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跟不上,会影响其发展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地方性银行通过网络平台,将存款业务扩展到全国,突破经营区域限制,与回归本地的精神和原则不符。此外,这也加大了中小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压力。
杨胜刚:商业银行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存款业务,通过分段付息等方式变相抬高存款利率,扰乱存款利率市场机制。此外,大部分互联网平台将各家银行的存款产品以利率高低进行集中展示,利率高的排名靠前,进而导致流量的差异,加剧了银行间竞价吸收存款的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利率机制,也容易误导消费者简单将利率当成购买产品的唯一导向。
记者:非自营网络平台存款产品稳定性差,会对流动性管理造成何种挑战?
杨胜刚:过去地方性中小银行比较依赖互联网存款,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导致互联网存款占比过高。一些中小银行通过互联网平台高息揽储,存在非常大的潜在流动性风险。《通知》规定商业银行不能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去揽储。新规出台的目的就是为了使银行存款竞争激烈的趋势得到缓解,这有利于零售基础好的银行,新规以后这些银行负债端的成本压力得到缓解。从发展趋势看,即使按照《通知》的要求,允许商业银行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存款业务,也应当按照规定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提高负债来源的多元化和稳定程度,合理控制负债成本。
记者:中小银行揽储难、补充资本渠道受限是长久以来的问题,监管部门出台规定亦需考虑到中小银行的现实生存情况。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董希淼:互联网存款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中小银行发展面临的窘境。中小银行资本实力较弱、负债受限较多,影响其信贷投放能力,不利于其服务实体经济。因此,要继续支持中小银行引进合格股东进行增资扩股,优先支持中小银行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同时,建议修订现行相关办法,为更多中小银行尽快进入同业拆借市场开展流动性管理和通过发行金融债获得低成本资金提供便利,缓解负债来源单一等问题。还应进一步深化存款利率市场化,实施差别化政策,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之下允许中小银行采取更有弹性的存款利率浮动空间。
记者:在强监管背景下,中小银行应该怎么做?对目前的“开门红”工作,有何建议?
董希淼:中小银行应回归本源、立足本地,不断提升客户服务,加强支付结算体系建设、创新各类存款产品,通过留住客户来增加和稳定核心存款。同时,中小银行应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提升流动性管理能力,确保发展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
郑忱阳:客户资源决定了中小银行的负债端竞争力,中小银行维系客户应从“抓大放小”粗放式管理模式向“分层分级”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聚焦区域目标客户,提高金融服务的质效。对于目前的“开门红”,中小银行应该将发力重心集中在拓展“线上+线下”自营渠道上,利用手机银行APP、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加强社交性功能,增加客户流量,强化裂变式营销,向线上自营渠道引流。同时,通过优化调整网点布局、推进网点智慧化转型等方式提高线下实体网点拓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