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21 01:10:36来源: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郝亚娟张荣旺上海报道
近日,广西北部湾银行发布公告称,将于10月26日召开2019年度股东大会,并审议报过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支持补充资本在内的相关议案。这是今年以来,自监管部门推出这一政策后,第二家提出申请地方政府债补充资本的银行。
一方面银行要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另一方面银行不良压力增大,资本消耗加大,补充资本成为银行面临的普遍难题。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环比下降32基点。
不过,《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申请专项债补充资本的银行较少,主要由于专项债补充银行资本的流程仍然不明确,存在落地难点,主要包括专项债与可转债的期限不匹配、在退出机制上尚需完善以及政府专项债补充银行资本的方式仍不确定等。
北部湾银行“尝鲜”补充资本
记者查阅北部湾银行披露的财报了解到,截至2020年6月末,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08%,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6%,同比均有所下滑;而资本充足率为12.78%,相较2019年6月末增长0.03个百分点。记者就此次通过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资本的安排以及规模采访该行,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今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中安排一定额度,允许地方政府依法依规通过认购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新途径。其中,在支持对象上,将优先支持具备可持续市场化经营能力的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融易新媒体,同时将中小银行完善治理、健全内控机制等作为支持补充资本金的重要条件。
谈及这一政策的意义,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分析,通过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筹集资金,再注资中小银行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小银行市场化补充资本的能力有限。中小银行受制于实力较弱,评级较低等原因,市场化发行资本补充工具补充资本可行性不高。二是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的属地管理作用。地方政府多为中小银行股东甚至最大股东,认购可转债等资本工具的资金来源于地方专项债,一方面有利于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职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防范道德风险。三是与完善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强化服务中小微企业、保就业等相结合,一举多得。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以中小银行强化服务中小微企业和支持保就业、完善公司治理与内控机制等作为前提条件,有利于倒逼中小银行回归本源、认清定位,扭转部分中小银行偏离主业的态势。
落地存在难点
自今年7月这一政策推出以来,截至目前,公开资料显示,仅有温州银行、北部湾银行2家银行发布公告将通过申请地方专项债补充资本。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银行资本在实操中存在落地难点。
对此,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承远向记者分析,目前申请专项债补充资本的银行较少,主要由于专项债补充银行资本的流程仍然不明确,存在落地难点,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专项债认购资本补充工具不属于专项债原定使用范围,后续需要对专项债投向进行调整;专项债与可转债的期限可能不匹配,专项债多为10到15年期限,而可转债转股后将无固定期限,在退出机制上还需要完善;政府专项债补充银行资本的方式仍不确定。原政策确立的方式为通过专项债认购中小银行发行的可转债以探索补充资本金,但目前中小银行可转债发行规模很小,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可能需要拓宽专项债用于补充资本的途径。
“专项债认购资本补充工具意味着专项债使用范围的扩大,后续需要对专项债投向等进行相应调整。”唐建伟补充道。
在交通银行芜湖分行总经理助理何斌看来,地方专项债补充银行资本是一种新模式,各地还在试点推进,加之地方政府财力不尽相同,短期难以大范围落地。
“毕竟专项债是债权资金。既有期限,又有兑付要求。这和纯股权资金不同,背后的承接关系,还是要靠地方政府的资金和资本运作。这就既考验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又考验银行的资产质量。如果是地方政府财力足,银行资产质量可控,那么专项债这部分资金的接续压力就小。相反,压力就大。而压力大小恐怕也就决定了用专项债补充地方银行资本金的动力。”看懂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程宇如是说。
程宇指出:“地方银行首先在股权关系上多归属地方国资或地方政府。这和监管层强调金融风险防范的属地原则以及地方银行的股东负责原则是一致的。但是地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很多不足,而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也是捉襟见肘,地方专项债所针对的项目,是要有现金收益能覆盖债务成本的项目。这两者如何协调亦是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