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26 22:35:01来源:央广网
清晨的阳光洒下,城市早高峰的喧嚣还未结束,在绿水青山之间,山泡茶主理人胡轩铭正带领着鄠邑区栗峪口村的“数字游民”打八段锦,用另一种节奏开启新的一天。
“数字游民”是指在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的时代背景下,不需要办公室等固定工作场所,通过互联网即可完成工作并获得收入的群体。
“在‘剪鸭村’居住的有B站博主、小红书博主、抖音博主,我们称之为‘候鸟式的居民’。”胡轩铭说,希望能够让“数字游民”成为乡村生活深度的体验者和参与者,为乡村振兴带来年轻活力。
胡轩铭口中的“剪鸭村”寓意减掉你的压力,“剪鸭村”的“数字游民”社区取名为“秦托邦”。在大多数“数字游民”的眼里,这里是兼顾生活与工作的理想“栖息地”。
“每天都是‘两点一线’,穿梭于高楼大厦。经常要加班,压力比较大。”计算机专业的小姑娘卢含玉是一名“00后”,刚毕业在一家位于上海的互联网大厂工作。3月,她辞掉了工作找到一份Web3开发工作,正式成为了一名“数字游民”。
6月份,卢含玉通过互联网了解并来到了“剪鸭村”。一起养小猫小狗,在大自然中来一场徒步旅行,参加村里的电音节……在卢含玉看来,在村里的生活舒缓了自己的压力。
“在这里,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给我传授了非常多如何一边旅居一边工作的经验。也认识了很多前辈,给我推荐了很多代码工具,十分受用。”卢含玉在这里认识了新朋友,也得到了成长。
“平时我们也会组织一些活动,例如面艺手工大赛、飞盘游戏、橄榄球比赛、乡村集会、才艺展示等,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业余生活更丰富。”胡轩铭介绍道。
在鄠邑区的乡村,不仅有充满诗意的生活空间,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数字游民社区的成立,更是架起了人与乡村的桥梁,让有想法、有技能的创业者在乡村有事可做,提供新机遇。
“葡萄西施 酸甜适口 就为萄你欢心”“生活需要仪式感 而我只能给你新鲜感”……在社区一楼大厅的农产品公益展销平台,张贴的就是来自广东湛江的数字游民小花生设计的助农海报。
在这里,数字游民们盘点各自技能,挖掘产品、沟通农户、策划创意,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帮助村民实现致富增收。
“来这里旅居的游民也会产生一些消费,例如购买农产品,在民宿留宿等,也会给村民带来收益。”秦托邦数字游民共创社区主理人荊雨轩说。
作为陕西地区的第一个“数字游民”基地,自5月份开启内测以来,“秦托邦”数字游民社区接待了来自陕西本土、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浙江、新疆等地的110余名数字游民。
目前,已经有3位入住的数字游民表示要在栗峪口村尝试乡村创业,创业项目涉及乡村养老社区、潮流块根植物、按摩养生等三个方向。为乡村经济注入全新活力,点亮乡村振兴的璀璨星光。
打造“移民漏斗”
将能力和人沉淀到乡村
在鄠邑区栗峪口村,还有一位“新村民”王羽。大家都叫他“大羽”哥。
脚踩平衡车,拎着大水壶,“村EO”王羽穿梭于村里的街巷中。几年前,来自武汉的王羽在一家科技企业担任管理职位。如今,在鄠邑区政府的引进下,他跟“新村民”们一道投身于“乡村事业”。
“我们将‘剪鸭村’定义为城市人生活的‘第四空间’。当人想离开城市的时候,哪里的乡村对他来说有朋友、最温暖、最舒适,这就是我们想打造的乡村。”这几年,王羽用实际行动构建着自己的理想乡村。
在鄠邑区政府的利好政策和王羽的努力下,经过两年的发展,栗峪口村成为了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交通便利且有新业态聚集的“网红村”。但是王羽觉得,乡村振兴需要持续不断的“内驱力”,而非短暂的改变。
近几年,王羽去了全国各地近100余个乡村考察调研。在王羽看来,他正带领团队探索一个可复制的、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模型。
“当大家把希望的火种在乡村点燃,自然而然就会将资源汇聚起来。但所有汇聚的载体,全部都是‘人’。”在考察调研之后,王羽认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如何把人留下来?王羽希望在栗峪口村打造一个“移民漏斗”,将人才“沉淀”在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