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03:42:28来源:互联网
作为成都市属金融国企,成都农商行向来从不缺少关注,近日更是动作连连。
先是在5月17日,成都农商行发布公告,官宣原行长徐登义调任成都银行后,年仅44岁的“80后”王忠钦将由副行长升任至行长,其任职资格尚待监管部门批准。
而就在人事变动公告发布的同一天,金监总局于5月17日再次发布有关成都农商行批复,同意该行旗下13家分理处终止营业,这也是继四天前的5月13日,该行旗下10家分理处终止营业获批的延续。也就是说,仅在一个月内,成都农商行就有23家网点遭关停。
《每日财报》还注意到,自成都农商行挥别“安邦系”迎国资入驻后,就曾在2021年年报中明确提出“一年强本固基、三年达到上市条件、五年破万亿”的战略目标。如今,在新行长就位下,成都农商行能否如期实现目标也成了外界所留意的重点。
然而,经梳理发现,近些年来,该行网点持续缩减,加上业绩还在修复当中,无疑给成都农商行在A股IPO的闯关路上徒增了不落实性。
五年内网点“瘦身”57家,今年再关停23家
事实上,此次金监总局在四天内连发两项关于成都农商行旗下总计23家分理处终止营业批复函,在业内实属罕见,也引发了市场广泛热议。
然而,这并不是成都农商行首次关停网点,据《每日财报》统计,近五年来成都农商行已多次获批旗下分理处网点终止营业,陆续关停数量已达57家。近几年,该行分理处数量持续下降。2018年-2023年,成都农商行分理处数量分别为467家、467家、462家、448家、440家、410家。
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一家银行的个别行为,更是整个银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线下网点逐渐“瘦身”的一个缩影。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官网上,几乎每天都会发布银行营业网点终止营业的批复,尤其是近三年已有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关停了不少网点。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商业银行共关停网点数量分别为2542家、2383家、2756家。不仅如此,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589家银行网点终止营业。
对于近期成都农商行接连关停23家网点,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与农信系统改革,一部分省份在行社合并之后撤销、关停重叠的网点有关,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出于优化网点布局、提高运营效率的考虑,通过精简部分网点实现降低成本、提质增效。
经营业绩跌宕起伏,稳中求进势在必行
在开年以来裁撤23家网点的同时,也将成都农商行近些年的经营业绩情况一一遭打在“聚光灯”下,备受市场关注。
复盘成都农商行一路走来的经营发展情况,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加以概括。早在成立的第二年,也就是2011年成都农商行迎来增资扩股,安邦集团成功进驻,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直接持有成都农商行35%的股权。成都农商行也由此成为安邦集团金融板块的重要布局,正准备跑马圈地式大干一场。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2018年2月安邦集团轰然崩塌,而遭监管部门实施接管,作为旗下金融板块最重要一员,成都农商行的经营亦受到负面冲击,曾一度陷入困局。
财报数据显示,当年该行资产总额并没有扩表,反而急转直下,由2017年的7066亿元下降至2018年末的6231亿元,2019年则继续降至4850亿元。与此同时,该行客户存款也在不断缩水,由2017年末的4396亿元连年缩减至2019年末的仅有3875亿元。
直到2020年,安邦集团将其持有的成都农商行所有35%股份通过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给了成都兴城投资集团,顺势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而背后的成都市国资委,则是通过兴城投资、成都交子金控、成都现代农业等公司,合计间接持有该行56.92%的股权,为实际控制人,该股权结构一直稳固至今。这也意味着随着“安邦系”清仓全部退出,成都农商行正式来到“国资”怀抱。
回归国有企业属性后,成都农商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资产规模开始恢复持续扩表态势,2020年资产总额同比增长7.15%至5197亿元。该行还在当年财报中表示,2020年公司经营稳中求进,发展根基逐步得到修复。
截至2023年末,成都农商行资产规模达8332.72亿元,同比增长15.53%,位列农商行梯队第五。今年一季度,该项指标继续乘势而上,截至3月末,其总资产已进一步增至8806.26亿元。
经营业绩方面,近些年成都农商行仅在2020年出现过“增收不增利”的现象,随后一直至今,其营收和净利端都保持着较好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73.33亿元、58.0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6%、11.87%。不仅如此,今年一季度,这两项业绩指标同比增速继续保持在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