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主页 > 财经 > 经济 >

不只是求职者要“过关” AI面试官也要“闯关”

时间:2024-05-11 22:50:01来源:中国青年报

  4月下旬,等待了近20天后,2024届毕业生高雅鑫终于收到了一家银行发来的线下面试通知。此前,她在线上参加了这家公司的AI面试,这也是今年春招以来,高雅鑫参加的第五次AI面试。

  一开始,她对AI面试感到新奇,面试之前在互联网平台搜索了许多关于AI面试的流程和问题,提前准备并反复练习。几场AI面试后,她没那么紧张了,和AI面试官交流时,表现得也更为松弛。

  现在,高雅鑫还是一名有着5000多个粉丝的“求职博主”。平时,她在社交媒体平台记录求职点滴,最近这次AI面试后,她还分享了过程和感受。

  和高雅鑫一样,近年来,许多高校毕业生投递简历之后,收到的第一份通知都是要过“AI面试”关。不用到现场,求职者在线上就可以完成一场AI面试,因此有学生开启“赶场”模式,一日内参加了多家单位的AI面试。

  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主任、研究员庞诗看来,AI面试的出现,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作为新事物,也要考虑对其规范管理,为求职者塑造更加公平友好的求职环境。

  不断进化的AI面试

  早在2017年,国内便出现了AI面试系统。最初,AI面试多为结构化问答,不同面试者可能使用同一套面试题,因此求职者可以相互分享“面试题库”。随着技术升级,一些企业的AI面试开始加入交互效果,生成虚拟面试官,试图营造真实场景氛围。

  现在AI面试在细节上有很大不同。有的电脑屏幕上会有一个虚拟形象,用语音口述题目,并有文字提示;有的没有AI面试官的虚拟形象,甚至没有语音提问。

  答题过程中,许多AI面试有两到三次录制机会。因为可以重新选择,一些面试者也就没那么紧张了。2024届毕业生袁源一开始为AI面试准备了详细的文字稿,在经历多次实战和主动的“脱敏”训练后,她现在已能应付自如,不背稿也能很好地完成一场AI面试。

  但也有面试者在多次录制中增加了心理负担。2023届毕业生董雨曾参加过一次AI面试,她每道题都用了两次机会,“总觉得下一次可能表现得更好”。因此,原本7道题,每道题两分钟的时长要求,但她需要花两三倍的时间完成。

  此外,一些注重面试者求职体验的单位,会在AI面试结束后提供评估报告,并及时告知面试结果。有些则不给未通过面试者发送任何通知。

  在一些面试者看来,AI面试让面试本身从线下的“双向交流”变成线上的“单向输出”。线下面试时,董雨会通过面试官的表情判断自身表现好坏,通过观察工作环境、员工状态等更直观地了解单位情况。而AI面试虽然降低了时间和交通成本,但是获取不到这些信息。但也有求职者认为,AI面试对于性格内向的人更为友好,单向输出,可以让他们减少面对真人的“压迫感”。

  李微则十分排斥AI面试,认为它仅仅是服从性测试,重复提问,缺乏真实对话感。相比之下,真人面试话题丰富,形式灵活有趣,让她感受到交流的乐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大型企业的AI面试已经尝试从标准化提问模式,升级为带追问的面试形式。

  00后在校生谢小花今年3月参加了一场家电企业的实习招聘,AI面试的细致追问出乎她意料,和往年不同,今年AI追问了她参与某项目经历的细节。但她认为AI尚未把握面试者与岗位的关联度,“如果是真人面试官,肯定不会重点追问这段经历。”

  袁源4月参加了一场酒店企业举办的校招AI面试,她用“STAR”法则(即Situation情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和Result结果)回答了第一题,包括学习新技能的困难及应对策略,但AI仍然对此追问。因此袁源感觉,AI虽然懂得追问,却未有效识别回答中的关键要素。

  为了克服对AI面试的恐惧,袁源主动选择了脱敏训练,她搜索到一接收简历投递就会自动发出AI面试邀请的企业,在密集参加4次AI面试之后,终于可以应对自如。

  一些年轻人告诉记者,一开始对AI面试不适应,有排斥心理,后来逐渐接受、主动适应。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许多毕业生开始分享或求教AI面试技巧,目前小红书上“AI面试”话题的浏览量已超过1500万次。

  “我们无法选择面试的形式,能做的只能是接受。”高雅鑫选择顺应趋势,她还提醒粉丝要保持松弛感、不必过分紧张,并鼓励把AI当作真人面试的练习。高雅鑫还把AI面试通知当作推进求职进度的标志,她对企业在招聘中引入AI也表示理解,“面对众多求职者,AI面试确实能够比较快速高效地初筛出与公司和岗位较为匹配的人。”

  用人单位看重降本增效


近期热点

跨境游热度持续攀升 为经济复苏增添动力 05-11

相关铁路运输企业回应高铁调价 这些线路将实行市场化票价机制 05-11

不只是求职者要“过关” AI面试官也要“闯关” 05-11

财经观察:资源回收企业“反向开票”政策畅通“换新”链条 05-11

“流量”变“增量” 多元化消费激活经济新动能 05-11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