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1 02:36:03来源:证券日报
在青岛港的码头上,车流不断,一辆辆崭新的新能源汽车运进集装箱,即将发往海外。“今年前4个月,青岛港新能源汽车的海外运输量同比增长5.4倍。”青岛港相关业务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开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前4个月,融易新媒体,我国汽车出口2045.3亿元,同比增长120.3%。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至4月份,我国乘用车出口108万辆,同比增长115%。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前4个月新能源汽车出口34.8万辆,同比增长1.7倍。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电机、电控等领域都具备较为突出的技术优势和产业链韧性,叠加国内综合制造成本优势、智能化先发优势,在海外市场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道。
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我国新能源车优势明显
近年来,随着海外新能源汽车需求不断增长,我国新能源汽车海外销量显著提升。
整体销量方面,在4月份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公布了一组数字: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已经达到688.7万辆,占到全球销量的61.2%。出口方面,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份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30万辆,同比增长227%,环比增长3%。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9.1万辆,同比增长1028.5%,环比增长29.4%,占乘用车出口的31%。
谈及中国新能源车出口优势,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表示,成本和技术优势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增长的重要支撑,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具备极高的性价比。中国车企不断填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空白,并在部分领域实现世界领先,进一步获得海外消费者的青睐。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举例称:“以消费者十分看重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为例,几年前特斯拉汽车超过600公里的续航里程独树一帜,而如今,国内车企早已推出1000公里续航车型。更长的续航意味着更高的电池能量密度和电控技术,这意味着国内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已掌握核心技术。”
自主品牌车企
迎来“智”造时代
随着汽车工业向电气化、数字化发展,消费者的购车理念也在逐渐转变。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新能源汽车4S店后发现,除了车辆品质、工艺以及续航能力等“硬”指标外,消费者也格外关注汽车的“软”实力。
“在选购汽车时,我很看重360度全景影像和辅助驾驶功能,以及自动泊车功能。”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去年,符合要求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并不多。而今年,具备相关功能的车型增加了不止一倍。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告诉记者,国内外消费者都对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方面,中国车企走在世界前列。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车身控制等方面都有诸多新产品发布。其中AITO问界M5系列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版,成为首个同时搭载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和鸿蒙智能座舱3.0的车型;比亚迪在车展上带来的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让仰望U8成为目前唯一一款能够实现“高度+刚度+阻尼”同时自主调节的车型。从整车角度可以清晰看到汽车智能化的快速进展。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记者表示,AI互联网技术对中国新能源车快速发展的加持是全方位的,包括提高车辆智能化水平、提升驾驶安全性、降低能耗等方面。例如,AI技术可以通过对车辆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和管理效率。通过软件与数据定义汽车,实现“千车千面”,这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新名片。
中航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AI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程度和驾驶舒适性,新能源汽车将会在智能出行领域取得更加显著的突破和创新。同时,中国正大力进行新基建投资,加快充电桩、5G基站、路网协同等领域的建设,在自动驾驶应用场景上有望领先,有利于促进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推动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和不断更新迭代。
正是原创技术的明显优势,让新能源汽车越发“聪明”,同时极大增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话语权,让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上不惧竞争,具备一定的溢价能力,成为引领我国外贸出口的“新三样”之一。
华泰证券发布报告认为,中国汽车品牌未来几年将会加速出海。参考出海核心区域中可替代车系的份额,预计2025年中国自主品牌出口量达353万辆/年,3年复合增速73%,成为汽车第一出口国。
全球化思考本地化运营
成制胜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