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5 12:03:08来源:人民日报
跨越2000余公里,探访春耕时节钾肥供应
从浩瀚盐田到广袤农田(一线调研)
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作为“粮食的粮食”,化肥供应至关重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化肥等农资生产、储运调控。
钾,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重要元素,能有效促进光合作用和养分输送。曾经,由于原料缺乏,我国钾肥供应完全依赖进口。青海省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的开发,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钾肥工业原料短缺的问题。如今,我国钾肥自给率约50%,形成了从原料供给、钾肥生产、销售流通到科学施用的完整链条。
眼下正值春耕季,也是施肥关键期。本报记者跨越2000余公里,在青海、河南等地深入一线,探访钾肥保供情况。
完善技术,将氯化钾含量提升至98%
地点:青海格尔木,盐湖
任务:提取原料
高原戈壁,乍暖还寒。
察尔汗盐湖浩浩碧波,卤水中闪现的盐花晶莹剔透。盐湖中,一艘艘采盐船缓缓游弋。伴随着发动机的嗡嗡响声,清澈的卤水经过采集处理后,由管道直接输送到采收车间。
这里,就是钾肥的“故乡”。
察尔汗盐湖拥有我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其中钾储量占全国可开采储量的60%以上。去年,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钾肥580万吨,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广袤农田,春耕正忙。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积极稳妥推动2023年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化肥的稳定生产,是保供稳价的基础和前提。
“以前,全厂开足马力干一天,最多生产几百吨钾肥。现在只需动动手指点击鼠标,一条生产线就能生产六七千吨!”盐湖公司钾肥分公司生产一车间主任丁启军黝黑的脸庞与亮白的钾肥对比鲜明,他笑着说,在智能化车间,钾肥生产基本实现全自动化操作,“经过蒸发浓缩、提纯、结晶、干燥等流程,钾肥的主要成分——氯化钾,就从卤水中提取出来。随着技术的完善,生产过程实现了‘细嚼慢咽’,氯化钾含量由不足90%提高到了98%。”
走进钾肥生产车间,各条数字化生产线颇为忙碌。“我们通过固液转化、老卤循环、贫富兼采等技术,不仅提高了钾的提取率,而且把卤水中的伴生资源‘吃干榨净’,最后的尾卤又通过溶解转化工艺回到盐田,实现资源梯级开发。”盐湖公司生产技术部副部长马国华说,“创新,让钾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升,相当于再造几个察尔汗盐湖,我们保障钾肥供应的底气不断增强。”
移步钾肥干包车间,一袋袋打包好的钾肥原料整齐码放成小山,正待装车。销售分公司副总经理宋先民介绍:“我们联合青藏铁路公司,开通发往河南、湖北、四川等地的钾肥专列,用最短的时间,把青藏高原的钾肥原料送到下游厂家,送往田间地头。”
升级工序,日产量可达5500吨
地点:河南新乡,化肥厂
任务:生产复合肥
连续3天,昼夜驰行,跨越2000多公里——
上午9点,随着汽笛声响起,列车缓缓停靠在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新乡基地厂区。25个深蓝色集装箱,满载1500吨钾肥原料,等待卸货。
河南省新乡市,重要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种子基地。春耕用肥关键期,心连心公司10条生产线做足生产准备。
叉车搬运、投料计量、熔融制浆……经过12道环节,来自青海盐湖的钾肥原料将与这里的尿素、磷肥等充分融合,以“复合肥”的身份完成蝶变。
“散装仓投料作业、全自动缝包装备、产品信息自动录入……每道生产工序都进行了升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走进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公司负责人刘兴旭告诉记者,“眼下,日产量可达5500吨。”
在物流调度中心,数字大屏上实时显示调度情况。“我们利用统一物流平台,充分吸纳社会运力资源,提高发运能力。目前仅新乡基地日平均成品提货车辆就达300辆以上,峰值可满足450辆以上车辆周转。同时,实施机械化、自动化24小时无人装车模式。”刘兴旭介绍。
2015年起,我国持续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生产向绿,农业生产方式升级。对于化肥生产企业来说,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刘兴旭表示,减量增效倒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质量,服务更加精细。
农作物不会说话,但每一种作物都有自己的“个性”。为了摸清各种作物的“脾气”,刘兴旭和同事们没少下功夫,“针对不同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我们在传统复合肥的基础上,创新利用腐植酸、乳酸菌,研制200多个生产配方,破解了土壤酸化、板结等问题,减肥增效又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