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15 21:10:01来源: 新民周刊
25年来,沪港台“上海银行”不断激荡智慧、突破创新、勇于实践,不仅收获了合作的丰硕成果,更在强强联手与优势互补中浓厚了情谊,成就了银行业的一段佳话。
记者 | 金 姬
11月27日,融易新媒体消息,一群来自上海、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金融界人士聚集在一起,普通话、上海话、粤语、闽南话和英语时不时在这群人的交流中丝滑呈现——原来,以“廿五同行、绿色永续、创新联动”为主题的第二十五届沪港台“上海银行”业务研讨会在这里召开。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在上海、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都有名叫“上海”的银行——上海的上海银行、香港的上海商业银行、台湾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三家银行均起源于上海,在当地都遭简称为“上海银行”。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和金融国际化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00年,为致力打造沪港台最佳金融服务平台,三地“上海银行”开启长期战略合作,建立战略联盟。
25年来,沪港台“上海银行”不断激荡智慧、突破创新、勇于实践,不仅收获了合作的丰硕成果,更在强强联手与优势互补中浓厚了情谊,成就了银行业的一段佳话。
沪港台“上海银行”的合作缘起
上海银行、香港的上海商业银行、台湾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各自的当地都遭称之为“上海银行”,这并不是巧合,而是有历史渊源。
港台地区的两家“上海银行”,前身是银行家陈光甫于1915年创立的上海商业银行。1950年,陈光甫将香港分行更名为“上海商业银行”。1954年,他在台北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管理处,继续自己的金融事业。1964年,“上海商银”在台北市开业,成为唯一来自大陆并迁台复业的民营银行。
而上海银行,最初是1995年成立的上海城市合作银行。1998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城市合作银行正式更名为上海银行,成为第一家以城市命名的商业银行。
也是在1998年,沪港台三地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上海银行、台湾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和香港的上海商业银行的高层领导相聚上海,共叙友谊,商讨合作与交流事宜。
2000年4月,三家银行在上海召开了首次业务研讨会,提出了“构建沪港台‘上海银行’全方位战略合作关系”的目标。由此,三家银行正式建立战略联盟,在公司金融、个人金融、金融同业、渠道科技和中后台支持五大板块开展合作。与此同时,三家银行合作建立工作机制,包括轮流主办年度和季度业务研讨会,通过年会行长会议制定年度合作计划,各板块开展板块交流、推进合作项目落地。
根据当时媒体的报道,沪港台“上海银行”建立战略联盟后,在沪台商获取金融服务的便捷度日益提升,获得感也越来越强。比如因政策原因,台商在沪企业面临融资难。当时,如有在沪台商申请融资,上海银行借助沪港台“上海银行”平台,可通过香港的上海商业银行向台湾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开出信用证,解决在沪台商的融资难题。2000年12月,第一笔信用证开出,台湾凯英热科有限公司与沪上一家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由此获得了金融支持。
2001年,三家银行建立了交叉持股的股权合作关系,为客户整合资源,度身设计金融解决方案。2001年9月,上海银行总行成立港台业务部,是中国中资银行业首家以港台资企业为客户群的专业管理机构。此外,沪港台“上海银行”分别选派了资深客户经理组成共同营销和服务团队。
沪港台“上海银行”合作的不断深入,也在业内取得了多项创新——包括“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自贸区跨境人民币银团贷款”“境内担保组合境外银团”“双币种信用证”“三地上银手机App”等。
廿五年合作成果丰
在11月27日的第二十五届沪港台“上海银行”业务研讨会上,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在致辞中表示,三行25年来并肩同行,不断迈向合作发展新高度,展现了三行追求卓越、不断超越的创新基因。期待通过本次研讨,三行在绿色发展、服务“走出去”、金融科技、风险管理、人才交流等领域形成更多合作安排;在新形势下围绕绿色、永续、联动等关键词,探索实现更多创新突破。相信未来三行合作一定能焕发更蓬勃的生命力,沪港台“上海银行”的金字招牌也将越来越亮。
25年来,沪港台“上海银行”从世纪初建立三行战略联盟,到构建资本联结机制,再到推出“三地上银、一心为您”品牌;业务合作拾级而上,从公司业务起步推出首笔两岸银团,到零售业务建立三行“绿色通道”,再到跨境结算、跨境理财、自贸业务创新;科技合作与时俱进,从开展网银研究,到厂商日活动,再到三地金融科技大赛;中后台合作持续拓展,从客户经理培训交流,到风险合规、计财管理互鉴……三行合作佳篇在不断续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