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14 22:00:01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为金融机构以数字技术赋能提升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质效提供了究竟指引,有助于全力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巩固和拓展我国数字经济优势。
数字金融已成为金融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和发展的新趋势。日前,杭州银行副行长、首席信息官李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数字金融,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提供了支撑、奠定了基础,是“五篇大文章”的基石所在。它们之间的有机结合,成就了“五篇大文章”的协调发展。
作为国内最早探索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商业银行之一,杭州银行将科技金融作为战略特色“金名片”,聚焦“做早、做小、做硬科技”,推进全行科创金融从1.0迈向3.0。
李炯介绍称,相比于前两个阶段,“科创3.0”阶段更加关注“数据+专业”双轮驱动,聚焦细分赛道,打造行业专业化团队,发挥市场海量数据优势,挖掘行业数据价值,探索相对标准化的企业评估模型,提升银行对科创企业发展的专业判断能力,是杭州银行推进数字金融与科技金融融合的有益探索。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杭州银行服务五类科技型企业2.24万户,企业融资余额约800亿元。累计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超6000户,培育上市企业超300户。在2024年杭州市的独角兽、准独角兽榜单中,杭州银行市场覆盖率达到90%。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与产品
在李炯看来,现阶段金融机构基本业务创新较难,但数字金融可以利用数字技术等新型生产工具和数据要素等新型生产资料,在安全、效率与客户体验上对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进行创新与延伸。
数智风控方面,数字金融提高了信息获取的速度、丰富了信息获取的来源,能够帮助银行进一步破解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数字化技术极大丰富了银行风险管控的手段,大数据和先进的分析能力可以更好地帮助银行识别、计量、缓释、监控风险,了解客户潜在的风险,建立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的数字化风险管控体系。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银行服务从传统的实体网点转向线上平台和移动应用,客户可以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等渠道随时随地完成转账、支付、理财等金融活动,打破传统金融服务在时间、空间上的界限,极大地提高了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也降低了运营成本。
此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发掘数据要素价值,帮助银行更好地认知客户,理解客户需求和偏好,提供更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随着人脸识别、语音识别、OCR、RPA等技术逐渐成熟,人工智能技术在银行对客服务和经营管理中的推广应用愈加广泛,对客服务质效不断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项技术从实验室产品到大规模的工程应用,都需要一个过程,离不开成熟的内外部条件,AI也不例外。李炯表示,“它的发展和应用,技术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需要配套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金融作为强监管的行业之一,在AI的应用上更受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所约束。”
他进一步指出,就目前来看,生成式AI的应用前景仍存在一定限制,但它能够在内部流程改造以及获客、风控、运营、验真等细分领域起一定的辅助作用,提高效率、降低差错。目前杭州银行已在智能客服、文档处理、客户营销等方面落地一些场景,用生成式AI进行行业知识的咨询与问答,帮助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体验。对于生成式AI,我们目前更多是关注,并积极探索相关技术应用场景。
人才和数据是两大重要抓手
对金融机构来说,内部数字化和数据治理是做好数字金融的基础。2021年,杭州银行制定了《杭州银行五年战略规划(2021—2025)暨三年行动计划》和《“十四五”信息科技战略规划》,明确了未来5年数字化改革方向,将数字化转型上升为全行的核心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数智杭银”建设,加速数智赋能,推动金融与数字技术的有机融合。
“从成立之初,杭州银行就把信息化作为重要抓手,近年来更是主动投身数字经济大潮。”在李炯看来,人才和数据是杭州银行的两大重要抓手。
他认为,“科技人员不应只局限于科技部人员,而是应该分布在全行各个部门。”杭州银行加大了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不断优化人才结构。银行对数字金融人才的需求具有持续性和长期性,尤其是要既懂科技、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信息技术部员工已有1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