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6 11:30:01来源: 中国银行保险报
实习记者 英草卓玛
“在功能性和营利性之间,应当把金融的功能性放在第一位。此外,金融具有放大器功能,我们要争取成为社会正向发展的放大力量,这也是浙商银行倡导‘善本金融’的主要动因。”5月27日,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80年与未来展望”国际会议暨2024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期间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专访时表示,作为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浙商银行坚持金融功能性为第一性,从社会价值向度推动“善本金融”实践,把“善”的基因嵌入金融服务场景。
六大支柱践行“善本金融”
“在以往企业金融服务过程中,我们观察到,金融的营利性和功能性一旦产生矛盾,由于金融机构企业化的属性,往往会弱化功能性。”陆建强表示,基于此,浙商银行提出“善本金融”理念,并已形成六大方面的工作创新,包括金融顾问制度、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模式、浙银善标、善本信托、员工向善以及问责向善。
2018年,浙江在全国首创金融顾问制度。“这项制度让金融专业人士从金融机构里走出来,作为一个社会角色,针对社会需求去做一些‘融资+融智’相结合的专业服务。”陆建强介绍,经过5年实践,金融顾问制度成员单位达126家,金融顾问队伍4200多人。
“金融顾问制度已在全国16个省市推广,体现出社会有这个需求,这一制度的生命力也在于此。”陆建强说。
在浙银善标方面,陆建强表示,浙商银行构建了评价体系,提炼出正向和负面两大评价标准,从而构建了一套“善”的客户标准。“部分客户有资产、有实力,但是口碑不好,我们会下调其‘善标’分数,这就是从社会价值视角评判客户社会画像。”陆建强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浙商银行善标等级较高的客群获得信用评级上翻、抵押率上调,以及授信审批便利、利(费)率优惠、定制产品服务等支持。在陆建强看来,这是从社会价值视角导正金融放大功能的一大实践。
此外,陆建强表示,浙商银行于2023年10月正式启动善本信托工程,持续深化企业家实现社会价值和财富升维的路径探索。
“我们在原有慈善信托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造,创造了‘善本信托’这个工具。企业一边经营一边去做慈善信托,信托也是由他们自己去做。各种慈善能够反哺企业生态,让他们亲身感受慈善的社会价值,而不是简单地捐给第三方。”陆建强表示。
把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做到位
县域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如何打通县域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一直备受各方关注。对此,浙商银行探索出了“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模式”这一“破题”之道。
陆建强介绍,2022年,依托金融顾问制度,浙商银行积极推动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联合杭州市临平区政府推进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以“临平试点”为例,融易新媒体消息,浙商银行推动了79名金融顾问奔赴一线。
“在一个县里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推动完善政府平台融资模式,维护县域经济平稳运行;二是面向县域中小微企业打造金服宝·小微数智平台,促进企业成本迭代下降;三是在县域内开展投资者教育,促进社会金融意识整体提升。”陆建强介绍,金服宝·小微数智平台运行首年综合降低实体经济运营成本58个基点,企业成本不断下降。
今年5月起,“临平模式”已在杭州市推广。下一步,将在浙商银行全国30多家分行推广开来,并与当地金融创新相结合,推动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模式从1.0向2.0、3.0迭代升级。
陆建强表示,通过这样的迭代升级,相信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会更有意义,它相当于解决了金融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也提出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