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1 22:18:43来源:互联网
30日,在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流动性发展论坛上,《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流动性白皮书》(下文简称“白皮书”)正式对外发布。
会议期间,执中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李淼表示,私募股权生态发展至今,在支持实体经济、促进科技创新上功不可没。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着周期换挡、结构转型、新旧动能转换,在此背景下,整个私募股权行业周期、资金属性和参与机构都在更迭。
对于私募股权市场来说,资产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备受关注。对此,李淼认为,资产流动性等于其变现能力,提高资产流动性就是以合理的价格让它更容易变现;市场流动性则取决于资金和资产供需关系的有效匹配。此外,私募股权资产类别通道也受制于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不可能三角”。
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存量总规模达到14.33万亿元。“从2011年到2023年总共备案基金有6万多只,这部分基金投资的项目超过十万个,去重后还有五万个未上市项目没有退出。目前在政策面上,虽然IPO门槛在提高,新的减持规则越来越严,但是从数据来看,通过IPO解禁后向二级市场出售股份,依然是目前私募股权退出的最优解。”李淼说。
白皮书数据显示,在2023年,成功实现在A股上市的公司有313家,其中有私募股权基金参与的公司有237家,有726家投资机构参与其中,私募股权基金渗透率为75.7%。在港股成功实现上市的公司有65家,其中有私募股权基金参与的有34家公司,有322家的投资机构参与其中。2023年以IPO为计的话,整个私募股权投资平均回报是5.37%。
白皮书数据还显示,2023年中国并购市场的交易规模约在1.8万亿元至1.9万亿元区间,同比下降22.85%,属于近年来的低点。2023年一共发生了约8700起并购事件,同比下降了27.55%,这背后有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项目发生的并购是4934起,2022年为6786起,同比下降27.29%。
李淼指出,根据执中ZERONE的统计,2023年并购事件中遭收购的企业标的主要集中的行业,分别是工业高科技、医疗健康,电力能源。“如果再拆细一点,这其中最受关注的赛道有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半导体,这三个行业也是投融资最多的领域。融的钱更多,并购的机会也最大。”李淼说。
在老股转让方面,李淼表示,“现实中,能真正通过老股退出或者回购的只适配于部分项目。在2023年,一共有2745个项目通过卖老股转让实现退出,其中有私募股权基金参与的项目只有605个,涉及基金785只基金、572家投资机构。这些项目大多发生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生产制造、企业服务、汽车交通、新消费等六个赛道。通常而言,每年中国市场大概有1.5万到2万个企业能获得新一轮的融资,我们发现,高融资概率的公司更容易通过老股转让的方式实现退出。”
在回购方面,白皮书数据显示,2023年共有638个项目通过回购退出,融易新媒体消息,私募股权基金参与的项目487个,共涉及685只基金和452家投资机构。在这一领域,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生产制造等行业占主导地位。“与老股转让不同的是,文娱、教育、消费等行业,也有72家公司做了回购,占比约15%,这体现了新旧动能的转化。”李淼说。
白皮书数据显示,2023年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累计交易规模740亿元,比去年下降28%,发生了306起交易,覆盖307只基金,这是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
“从退出而言,这不是终极的退出,终极还是上市、并购、卖老股、回购。它只是中间的状态。从2020年开始时,S基金经历了一波高速增长,这时候是偏民营财务型LP实现了退出,后面有保险、AMC等入场做另类资产配置,寻求物美价廉的资产,更快速地实现了DPI回流。后来,还出现了北股交、上股交等专门可以做基金份额的转让的机构,政府还批准了其他四个股交中心,这些都大大推动了S基金的发展。”李淼说。
对于未来如何进一步增强一级市场流动性,李淼建议,一是要制定标准,资产要想流动就要标准化,标准化前一步就是数字化和智能化,所以要大量提升信息披露的效率和质量,也需要接入新技术手段提升资金和资产匹配效率;二是要让商业银行、券商赋能LP和GP,这包括并购重组的顾问和金融服务、LP份额的交易和质押服务等;三是多方协力,各地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律所、会所全方位参与,可以大幅提升流动性,进一步带动私募股权市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