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8 01:55:01来源: 中国银行保险报
当前,首批成立的民营银行已进入第十个发展年头。依赖数字技术发展起来的数字银行已经在金融系统形成了“鲶鱼效应”。
面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五篇大文章”,与主流银行相比,经历了初创阶段的各家民营银行已逐渐找到自身的成长路径和发展节奏,正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改变银行业务流程、运营模式及服务效率,实现了银行业务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线上化。
其中,成立已经7年的新网银行,利用数字化手段走通了技术立行的道路,并且遵循“两个只做”原则——只做依靠技术能够管控风险的业务,只做主流银行不能充分服务的客群,成功实现资产突破千亿元。
截至2023年末,新网银行资产总额1029.3亿元,2023年全年,营业收入54.9亿元,净利润10.1亿元。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新网银行的破局之路,或许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做好“五篇大文章”需要哪些基本功。
数字金融是基础
这一批民营银行成立于数字技术大发展的时代,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民营银行的产品和风控也在不断升级换代,紧紧抓住技术变革带来的新机遇。
从最开始的大数据、云计算到如今应用越发成熟的区块链和人工智能,金融业是新技术应用落地相对较快的领域,民营银行则是银行中新技术应用落地较快的代表。通过近十年的发展,他们已经将数字化技术武装到业务的各个细节。
新网银行坚持以业务经营为核心,实现了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打造了发展数字金融的坚实基础。目前,新网银行融合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构建智能风控、智能反欺诈、智能营销等数字应用,形成了全在线、全实时、全客群的数字金融服务能力。通过打造“好人贷”“好商贷”“好企e贷”“好业贷”“好车贷”等数字普惠金融产品,新网银行的服务惠及全国的新市民、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躬身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从究竟应用来看,融易新媒体消息,通过搭建敏捷的信息科技系统和精准的在线实时风控体系,信贷业务能够实现实时响应,个人业务审批时长20秒以内,B端业务审批时长10分钟以内。
这些成果的取得,依赖于信息科技建设的投入。比如,新网银行构建了层次化的数据架构体系,支持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流式数据等差异化数据的处理,提供包括实时、准实时、T+1和历史交易的全方位数据服务,充分运用机器学习技术,深度挖掘数据内含的巨大价值,实现数据资源的深度应用,让数据驱动银行业务创新。
此外,这些成果的取得,也有赖于开放能力的建设。比如,新网银行基于开放平台打造了面向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圈,向场景方和合作金融机构开放金融服务能力和科技能力,针对不同类别互联网场景、不同银行的特点,将业务元素抽象化、信贷流程标准化后,通过组件化的形式对外输出,分别在资产端和资金端建立开放平台,以满足不同业务渠道和银行快速接入、批量接入,又能个性化定制的目标。
普惠金融是目标
“在数字中国的基座上,金融机构向千万量级的小微企业批量化提供云授信的技术条件已趋于成熟。”新网银行行长江海表示。这是新网银行立志于发展普惠金融的基础,也是将服务万千小微企业定为目标的底气。
民营银行成立之初,就遭赋予了利用机制灵活等优势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使命。但是面对中小微融资难、融资贵的世界性难题,技术或许比机制更有效。这也正是民营银行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
作为民营银行第一梯队成员,新网银行成立以来,怀揣普惠金融初心,发挥“四千”精神,累计发放数字普惠贷款超过3亿笔,通过各类数字普惠金融产品,惠及全国的新市民、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普惠金融问题。
当前,新网银行已经完整实现业务办理入口在线化、业务审批流程智能化和业务运营全流程数字化。新网银行致力于“让客户不跑路,让数据多跑路”,以实现客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云端“随叫随到”服务的目标。
有了数字技术的加持,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也成了现实。尤其是对地处偏远的山区客户来说,“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银行便捷的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村市场地域偏远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