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9 02:24:56来源: 中国证券报
近段时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发力,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业内人士认为,从近期政策信号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将在今年设立,抵押补充贷款(PSL)额度有望进一步增加,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发力值得期待。
发挥精准导向作用
当前,结构性货币政策在激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精准定向直达的优点,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特定行业领域纾困支持力度,避免过度宽松流动性引发潜在风险,也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等。”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说。
从信贷数据看,结构性货币政策发挥了精准导向作用。
例如,国民经济重点行业信贷增长保持高位。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人民银行了解到,2月末,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科技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4.41万亿元、3.98万亿元、2.57万亿元,同比增长14.2%、18.5%、21.4%,均明显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各项贷款的比重进一步上升。
同时,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国民经济薄弱环节。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日前介绍,2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1%;前两个月增加1万亿元,同比多增1102亿元。民营经济贷款呈现量增态势。2月末,民营经济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6%,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1.5个百分点。
在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及研究部总监庞溟看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利于结合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导向,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与总量政策工具形成良好配合
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当前17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为75106亿元。其中,存续工具10项,已到期工具7项。专家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优势之一是可以根据经济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重点需要“有进有退”,与总量政策工具形成良好配合。
在“进”的方面,人民银行动作频频。例如,去年12月新增的5000亿元PSL额度已全部发放;今年1月25日,分别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0.25个百分点等。
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日前表示,将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继续实施支持碳减排再贷款,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带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科学评估风险,约束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融资供给,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合理消费融资需求。
在结构性货币政策“进”的过程中,也有部分工具“到期”。比如,人民银行网站显示,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减息支持工具、收费公路贷款支持工具、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等工具的存续状态为“到期”。
“随着经济活动恢复常态,部分行业摆脱困难,整体进入健康发展轨道,一些特殊时期推出的结构性工具将有序退出。而对于一些尚未完全摆脱困境的行业以及符合我国经济、产业发展规划,但金融资源支持不足的行业,后续有望进一步延长结构性工具的使用时间或创设新型结构工具给予支持。”周茂华说。
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专家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意味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更好满足重点领域的资金需求,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今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受到进一步关注,以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小微企业及房地产行业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着眼于为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今年PSL额度或进一步增加。
在“精准”方向下,货币政策将平衡好短期经济增长和长期结构优化问题,更好发挥结构性工具作用。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人民银行将着力做好针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和“三大工程”等领域的支持工作,推动经济发展动能转变,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积极配合房地产风险化解、地方政府化债,坚持“有立有破”。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融易新媒体消息,量价并举,长短结合,更加精准有效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稳定经营主体信心和预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各类经营主体的支持服务,以更大力度支持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助力完成全年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