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2 18:05:58来源: 经济日报
赤字率、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结构性减税降费……《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作出完整安排和部署。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求,今年财政政策加强政策组合、加大调控力度,呈现出一系列新举措、新亮点,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统筹政策工具组合
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今年的财政政策如何做到“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对此,《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一系列究竟部署。
“适度加力”,主要体现在统筹运用各类财政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今年的赤字率拟按3%安排,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赤字规模达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同时,加大支出强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超过1万亿元,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政府债券对扩大有效投资起到关键作用。2023年,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3.8万亿元,有力推动了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2024年,政府债券规模明显增加,其中,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新增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这两项加起来达到4.9万亿元。此外,2023年四季度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大部分都在今年使用。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政府支出,能够带动和扩大社会有效投资,更好支持重点领域锻长板、补短板,激活经济发展动能,促进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杨志勇认为,这些安排体现了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的要求,“其中财政赤字规模相比2023年适度扩大,赤字率拟按3%安排考虑了财政的可持续性”。
“适度加力”,还在于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更加突出精准性、有效性。去年,通过延续优化完善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2.2万亿元,有效助力稳定市场预期、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回升向好。按照部署,今年要确定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科技创新带动了产业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也是促进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下一步,要继续发挥税收政策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确定支持科创企业初创、重点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全周期税费支持政策。”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旭红说。
大力优化支出结构
“提质增效”则主要是优化财政管理,加强政策协同,提升财政政策质效。
按照安排,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达28.5万亿元,如何把宝贵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对此,《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现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增加财政投入,要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严控一般性支出。
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方面,今年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既用好有限的增量资金,下更大力气盘活、调整存量,也将使用效果不好的资金腾出来用于保重点。
今年的预算报告明确了一系列收支政策,比如,支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支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教育、科技投入保障,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健全财政教育投入机制;中央本级教育支出安排1649亿元、增长5%;支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等等。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这既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坚持压一般、保重点,持续确定政府部门过紧日子的要求,还包括优化央地之间债务结构、优化转移支付结构、优化政府投资结构、优化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投向等方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石英华说。
对于过紧日子,《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会监督,严禁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真正精打细算,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进一步凸显了这不是一时之需,而是长久之计。”蓝佛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