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8 05:40:02来源:互联网
随着各省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继发布,各地人口数据得以洞悉。在公开人口老龄化情况的25个省区市中,有13个省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9.8%的全国平均水平,辽宁、吉林、上海、江苏、重庆分列前五。
山东、四川、天津、湖北未公布60岁及以上人口数据,但就2021年数据来看,该4省份人口老龄化程度已超过20%,山东更是唯一一个老龄人口超过2000万的省份。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会议同时指出,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从受访人士的观点来看,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另外,解决当前超龄劳动者工伤保险保障缺失的问题亦是关键。
城乡与区域不平衡
依照国际通行标准,若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20%,或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4%,则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在2022年,浙江、山西、陕西、湖南4省份相继迈入这一关口。加之在先前“过线”的四川、湖北、天津,我国达到中度老龄化的省份已有18个。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后发现,在2022年,浙江、山西、陕西、湖南、河北、北京、内蒙古、重庆、江苏、上海、吉林、辽宁等12个省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20%;安徽、山东、黑龙江等3省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加上尚未公布2022年数据,但2021年已经“过线”的湖北、天津、四川,目前我国步入中度老龄化的省份达到18个。
从数量来看,至少有11省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千万。
2022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发布的报告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规模大、发展快、不平衡等鲜明特征,其中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城乡与区域差异大。
有人口学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一般而言,经济越发达地区,其老龄化程度也就越高。但我国同时也出现由于人口流动助推的老龄化现象,主要体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冲老龄化的路径主要包括人口流入与人口出生,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量以就业为导向的生育年龄人口流出,更进一步加剧了常住人口老龄化进程。
而在2022年,受新冠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人口流入经济发达地区的进程趋缓。以上海为例,当年年末,上海外省市户籍常住人口1006.26万人,同比减少了25.73万人,加之人口出生率同比减少0.3个千分点,致使60岁及以上老年人比重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
当前,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仍在起步阶段,政策效果仍待时间验证。短期内,不少地区更期待以人口流入缓解老龄化进程。但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主任杨凡看来,要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单纯依靠地区外年轻劳动力的补充是不可持续的。一方面要积极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劳动力素质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则要为老龄化社会的各项保障做好准备。
城乡之间的养老鸿沟也亟待消弭。农村老龄化程度普遍高于城市,但老龄工作开展相对落后。2022年11月,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举办的“共同富裕大家谈”论坛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认为,应当合理提高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中财政对基础养老金补贴水平,同时抓紧研究并建立起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为主要依托的多元化、多样化的农村养老服务,积极应对农村老龄化问题。
家庭养老仍然是最重要的养老模式
面对加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应对任务艰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三大目标。而老有所养指的是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教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不离开原有住所,在社区的帮助下,在附近医疗机构的支持下度过健康期和康复期,这应当成为绝大多数中低收入退休老人的选择。
2023年5月13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的研讨会上,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原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分享了三个关键数据。99%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95%失能失智老年人仍然在家庭养老,极少入住机构;95.6%老年人的主要照料者为其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