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8 14:41:02来源: 国际金融报
2023年国内经济增长动能有望逐季增强,权益市场投资或迎来机会,债券预计随经济回暖走向震荡调整格局,权益类银行理财或混合类理财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
近日,14家银行理财子公司2022年业绩情况随母行年报而披露,业绩有何亮点?从净利润来看,14家理财公司大多数实现正增长,合计盈利261.66亿元。
2022年是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的元年,但遭遇了“股债双杀”,理财产品整体业绩表现不佳,尤其是受去年年末债市震荡影响,理财产品再迎“破净潮”。
分析人士认为,2023年权益市场和债券市场表现有可能分化,权益类银行理财或混合类理财产品有可能迎来快速发展期。
大部分净利两位数增长
“2022年理财产品整体业绩表现不佳,尤其是年末债市震荡之下理财产品再遇‘破净潮’,理财产品规模也有所下降,部分理财子公司产品规模同比下降,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理财公司净利润依然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具体来看,招银理财以近36亿元的净利润坐上理财子公司的“头把交椅”,同比增长12.18%。从增长幅度来看,农银理财净利润从2021年的17.21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35.23亿元,同比增长104.7%,是增幅最大的理财子公司;建信理财和工银理财净利润增幅分别为37.73%和38.57%。而中银理财和青银理财的净利润下滑,同比分别减少28.74%和15.44%。
对此,刘银平表示,前几年理财子公司在成立初期快速扩张,理财产品规模、净利润都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不过2022年之后部分理财公司进入稳定发展期,且投资环境不佳导致理财产品收益不理想,净利润增幅普遍下降。
“破净潮”下业务规模收缩
同时,受到去年市场环境的印象,多家理财子公司的管理业务规模出现缩水。比如,2022年末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2.67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3.96%;建信理财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跌破2万亿元,达1.91万亿元;民生银行及民生理财管理产品规模合计8839.77亿元。受去年四季度债券市场大幅震荡影响,理财产品规模较上年末下降12.72%。
有理财子公司在公告中解释说,债市出现近两年来最大急跌,引发债券型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对银行理财业务整体形成冲击,部分产品净值在短期内大幅回撤,行业理财规模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对于资金赎回潮,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回应称,理财赎回是行业现象,建信理财部分产品净值回撤并出现客户赎回。对此,建信理财在投资端,加强对股市债市的跟踪研判,把握大类资产轮动节奏,下先手棋、打主动仗。在产品端,进一步完善产品体系,优化产品结构,适当增加中长期理财产品的发行,提升资金端稳定性。在销售端,建立健全理财产品准入、筛选、评价体系,强化优质产品发掘和销售能力,提升客户财富管理体验。
招银理财也表示,通过提升产品备付水平、丰富理财产品系列与策略、加强产品信息披露与投资者适当性销售管理等措施,平稳渡过了债市巨幅波动期。
同时,也有理财子公司逆势而上。比如,中信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达1.5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38.02亿元,增幅为12.39%;光大理财管理资产总规模1.19万亿元,同比增长11%。
丰富产品体系 拓展代销渠道
2022年,银行理财子公司集中精力两手抓,一边扩充代销渠道,一边加强产品体系建设。
在产品体系方面,比如2022年,光大理财发行普惠、共同富裕、拥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公募REITs等主题特色理财产品,推出十只符合长期养老需求和生命周期特点的养老理财产品。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29家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近1.4万只,平均每家管理超过400只产品。
在代销渠道方面,兴银理财表示,报告期内积极拓展行外渠道,通过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渠道销售财富类产品突破5000亿元,达到5105.1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321.69亿元,增长186.25%。
信银理财在报告中指出,截至报告期末,信银理财与27家代销合作机构开展了理财产品代理销售业务,较上年末增加15家。除拓展代销渠道外,还发力直销,率先推出直销APP对客服务,成为首家拥有直销APP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
交银理财积极拓展行外代销,报告期末行外代销产品余额4996.13亿元,占比46.03%,初步建立了以母行为主体,开放、多元的全渠道体系。
权益类和混合类理财或回暖
经历了2022年的重重考验,2023年银行理财子公司在产品配置上有何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