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7 10:09:02来源: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李 冰
截至3月23日,已有超半数持牌消金机构布局新市民金融服务领域,有机构瞄准新市民群体推进产品创新,亦有机构开启特定人群帮扶计划。
过去一年来,持牌消金机构针对新市民群体推出“专属消费信贷产品”“租房等安居大额支出分期免息补贴”等多项金融服务。进入2023年,在政策推动下,如何通过金融服务助力3亿新市民在城市更好安居乐业,正成为大多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持续深耕的方向。
多机构推出专项帮扶计划
所谓新市民是指在城镇常住,但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据悉,此类人群数量约有3亿。
自2022年3月份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后的一年时间,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多将服务新市民作为业务重点之一。整体来看,各家机构着重领域不尽相同,涉及租房、安居、消费、养老、教育培训等多领域,其中多项帮扶计划“涉房”。
招联消费金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末,招联消费金融已累计服务新市民超2000万人次,服务范围涵盖31省份307城市。
此前,蚂蚁消费金融制定“新市民陪伴计划”。针对刚毕业的新市民,蚂蚁消金旗下的花呗、借呗为其提供添置家具、租房等安居大额支出时的分期免息补贴、额度适当提升等一揽子服务。
另外,部分消费金融机构针对新市民开启专项帮扶计划及制定专门行动方案。比如,马上消费金融旗下安逸花产品启动一系列新市民专项帮扶计划。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马上消费金融已为近700万白户“新市民”建立了信用记录,并累计为新市民用户发放超16.8亿元消费贷款。
兴业消费金融则制定印发了《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关于服务“新市民”金融需求的行动方案》,立足“家庭消费贷”“兴才计划”“立业计划”三大产品体系,聚焦新市民群体。截至2023年2月底,“兴才计划”高等教育贷款累计服务超过4.9万户、发放贷款超过24亿元,“立业计划”累计为超14.40万客户发放贷款19.33亿元。
新机遇背后的难题
据了解,目前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诸多领域都有金融需求。不过,融易新媒体,这些需求带来的新机遇背后,也暗藏待解难题。
“一些新市民没有较为稳定的工作,缺少房产甚至是足够多的消费记录。从金融特征来看,相当于有金融需求的征信白户,面临着信贷痛点。”某持牌消费金融业务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要想做好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技术上必须过关。
多家持牌消金机构向记者反映,从服务新市民的实践情况来看,仍有一些实操难度,其中风控是重要挑战之一。如何做好各类人群的风控工作,给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蚂蚁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花呗一直服务的人群特征跟新市民很贴合,但在为其提供金融服务期间,也是在一个可控和必要的空间内进行提额。控制在相对合理的区间内,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非理性消费。
针对服务新市民面临的难点问题,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金融机构需要思考三方面因素:一是如何找到‘新市民’群体,甚至是如何在现有用户群体中筛出‘新市民’群体;二是如何提炼需求,结合机构自身专长业务开展有效率的服务;三是如何确立场景,在提炼需求后机构需要从场景进行切入,并通过合适的渠道触达服务用户。”
在具体操作层面,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建议,“针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及专属金融产品需要机构制定相应的获客、风控、贷后等技术解决方案。而在这个过程中需不断优化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和能力,才能逐步满足新市民群体的金融需求。同时,服务新市民可围绕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助力解决住房问题三个方向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