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3 09:44:01来源:新媒体
与规模达万亿元的融资市场相比,融券市场的发展虽较为滞后,却一直伴随着质疑声。
近期,市场上关于融券T+0策略存在制度套利漏洞的争议持续发酵。不少投资者认为,融券业务存在公平性以及制度一致性等问题,矛头更是直指开展融券T+0策略的量化基金。
量化融券T+0策略背后是否存在制度漏洞或潜规则?在券源稀缺的背景下,在券源的分配上券商是否与头部量化基金存在勾兑行为,备受市场关注。
融券业务惹争议
融券一般指投资人在信用柜台借出券商提供的可融券池并在提供保证金的情况下进行融券卖出的行为,是成熟与标准的场内业务。
围绕着融券业务的争议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认为A股是散户市场,个人投资者开通信用账户存在一定的门槛,因此参与融券的比例不高;另一方面则是允许战投出借限售股,存在公平性以及制度一致性等问题。
按照融券的规定,个人投资者开通信用账户有一定的门槛,一般需要首笔证券交易达到半年以上,开通账户需要连续20个交易日有50万以上的资金或证券。同时,个人投资者一般没有对冲、多空或T+0的需求与技术,而且投资行为也以局部看多为主,因此参与融券的比例不高。
有行业人士表示,A股市场不仅针对融券,参与科创板、港股通、融资等业务均有门槛,这是监管为了防范风险,旨在保护投资者的目的,所以涉及其公平性问题仍值得探讨。
对于限售股出借,四年前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时,允许新股战略投资者出借限售股作为融券券源(转融券机制),今年全面注册制落地后,该规定获得延续。
对此,天朗资产总经理陈建德表示,允许战投出借限售股,会存在公平性以及制度一致性问题。对于战投而言,在限售期内是不能出售的,当将其融券借出后,相当于可以卖出,这和限售的本质规定有出入。“战投能转融券,但一般人借不到券,都不公平。”陈建德说。
不过,沪上某量化私募则表示,“各类投资人在开通信用账户的情况下均可以参与,不限于量化基金或T+0策略。此外,证券最终要回收,所有权未发生转移。”
矛头直指量化基金
由于量化基金是融券的重要参与者,并且频繁借券、换手率高,备受券商青睐。据了解,有头部量化私募的融券规模近十亿元,全市场遭量化用于T+0的融券规模预计在200亿元~300亿元,于是不少投资者将矛头直指量化基金,尤其是开展融券T+0策略的量化私募。
据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就融券的流程来看,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上市公司股东等拥有大量持股的投资者与券商签订转融通协议,形成公开的融券池。
“有融券需求的客户,与券商预约融券,最高180天,天数、利率等主要由系统报价,原则上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就融券市场来看,整体规模不大,但各类客户的数量多,受益于券源的有限,私募若依赖融券T+0策略,做到10亿元规模就到顶了。”某头部券商负责人表示。
南方某头部量化负责人表示,融券与T+0是两个概念,一般来说,量化基金主要有两类策略可能参与融券业务。一种是有对冲需求的中性产品,可通过借出对标宽基指数的ETF或一揽子股票卖出以对冲多头持仓,达到市场中性投资的目的;另一种是多空产品,有选择的挑选出相对看好的股票组合买入做多的同时,挑选出相对应不看好的股票组合融券做空,并通过多空股票组合之间的价差获利。
“这两类策略一般需要的券池范围广,卖出后空头持仓相对稳定。大部分量化投资在开展此类融券业务时,一般都需要向券商询价并可能通过提高报价获取更多的融券额度;由于对冲与多空策略都会借出很多只(一般数百只)比较分散的股票组合,因此一般融券的年化利息在百分之个位数。”
鸣石投资创始合伙人房明表示,融券在制度上应该没有大的问题,我所见的量化,融券做的策略,都是追求绝对收益,要么是多空平衡的策略,要么是短周期的择时策略。而且融券市场上,能为量化所用的券源规模极其有限,对市场走势的影响微乎其微。融券的核心收益,是能不能拿到有限的高波动券,而不是能拿到更大规模的券。
高波动券或遭优先占券
对于券源的分配上,尤其是高波动券,券商是否与头部量化基金存在勾兑行为,亦备受市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