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1 02:20:06来源: 红星新闻
6月2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下文称《指导意见》)作出解读。这份指导意见明确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2020年将达1000元以上,个别确有困难的地区可延至2022年前。为什么将这一标准统一定为1000元?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马嘉宾做出解释称,随着“三限生”政策取消,部分普通高中遇到了经费困难,为保障学校的日常运转,综合考虑各地实际,制定了这一标准。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马嘉宾出席发布会(图片来自教育部网站)
马嘉宾告诉包括红星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2015年“三限生”政策取消之后,许多普通高中学校遇到了经费投入不足,学校日常运转困难的情况。现在,随着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很多学校面临的困难就更大了。为此,迫切需要加大经费投入。
马嘉宾指出,“《指导意见》提出最低的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是1000元,同时也明确了实现的时间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很有必要。从国家层面来定这样一个最低标准,我们可以这样来看,就是目前个别省份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标准,还有部分省份出台了标准,但是标准比较低。比如有的省份标准是400或者500元,这个标准难以满足学校日常的运转需要。还有个别省份有标准,但是没有落实到位,经费没有到学校。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提出一个统一的最低标准,有利于保障普通高中学校的日常运转“。
1000元的标准能不能做到?马嘉宾介绍,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现在全国有30个省区市制定出台了生均公用经费的拨款标准,其中大部分省份的标准是在800元以上,其中部分省份是在1000元以上,还有个别的省份达到了2000元以上。总体上看,各地通过努力,到2020年达到1000元以上的最低标准是能够实现的。同时《意见》也没有一刀切,对于确实有困难的个别地方,也允许适当的延后,这也是考虑到了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
马嘉宾称,普通高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非义务教育是实行财政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所以,《指导意见》还提出来了要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和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这样就使高中学校有更多的经费用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师培训、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有学生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学校日常运转,也能使高中的校长集中精力办学育人,从而为育人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红星新闻实习记者 吴阳(封面图自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