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10 15:03:11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2020年最具学习精神的城市,非南昌莫属。”
今年以来,从南昌市委书记履新不久便荐书学习杭州,到南昌“两会”期间提出对标成都、长沙、合肥,再到党政一把手带队赴杭州等地考察……在不少网友印象中,南昌的“学习型人设”可谓是立住了。
图片来源:摄图网
事实上,在区域经济竞争激烈的当下,城市之间对标先进、相互学习早已成为一种趋势。
比如,山东的青岛对标深圳、济南对标上海、潍坊对标南方五市,大连提出对标上海,西安对标成都……这种“学习热”背后,直接反映的是“后进”城市找差距、补短板的渴望。而在实操过程中,一个更关键的考验是——城市如何避免水土不服,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日前,南昌党政代表团赴长沙考察学习。这是南昌在此前广泛对标学习杭州、成都、合肥等地后,最近一次选择的学习对象,也是南昌在重新定义城市发展方向后,第一次外出“取经”。
数次对标学习背后,南昌究竟是何考量?
广泛学习
南昌的“对标先进”学习潮,始于一场为期两个月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4月23日,南昌市“彰显省会担当,我们怎么干”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彼时,履新还未满月的南昌市委书记吴晓军在会上强调,“要跳出南昌看南昌,将南昌置身全国乃至世界大格局中寻找定位、谋划发展,向好的学、跟强的比、与快的赛。”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两周之后,也就是南昌“两会”召开期间,当地媒体推出系列文章,明确提出对标成都、长沙、合肥等省会城市,并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等,就生态都市、流量经济、科技创新相关话题展开探讨。
围绕这几个关键词,南昌的学习可谓各有侧重——对标成都,打造山水名城;对标长沙,发展流量经济;对标合肥,加强科技创新。
学习,是因为意识到了自身差距。
比如,近年来,南昌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整治全市生态环境,致力于改善长期存在的生态和发展之间的矛盾,打响“山水之城”名片。
但同时,城市规划滞后、城市建设不成体系、城市样貌不精致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在这方面,南昌学习的对象是“公园城市”首提地——成都。
“我们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千城一面摊大饼’,一定要组团式网络化发展,把南昌的城市通过公园一个一个串起来”,“我们过去可能更加注重经济的发展,更加注重产业的发展”……南昌副市长宋铀如是反思。
在他看来,要学成都,就要把“精髓”学到,“公园城市”的建设模式正是其中之一。
与之类似,此前吴晓军曾公开表示,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南昌仍然存在总量不大、产业不强、创新不足、人才不够等方面差距。尤其在创新方面,南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只有4家,而同处中部,长沙、合肥、武汉分别达到11家、17家、29家。
为了补足这一短板,南昌将基础科研实力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位居中国第三的合肥列为学习对象。
此外,身处被戏称为“阿卡林省”的江西,针对长期以来“存在感”不足的问题,南昌则提出要向“网红”城市长沙学习如何发展流量经济。
如此频繁地学习对标,融易新媒体,原因显而易见,如网友所言,这是“因为立了一圈的标杆之后,南昌发现自己就是标杆环绕下的洼地”。
精准对标
城市之间的对标学习,“见贤思齐”无可厚非,但“广撒网”式的学习借鉴,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可能导致学不精、学不深。
从成都、长沙、合肥再到杭州,回顾此前南昌向这几个城市对标学习的过程,发展差距很大、学习重点很多,却又很难从中找到一个足够“精准”的落脚点。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今年8月,南昌重新提出“五城”发展新方向,与此前“山水之城、实力之城、文化之城、创业之城、英雄之城”的提法相比,“创业之城”变成了“创新之城”,且位置居首。
“ 科技创新力不足是制约南昌发展的突出短板,而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创新平台的建设。”
在当地学者的观点中,南昌创新平台无论数量和质量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差距都比较大。
在重新审视自我、找准差距之后,“打科技牌、走创新路”成为南昌的必然选择。
站在新的起点再出发,南昌将“取经”首站选在了长沙——8月28日、29日,南昌市委书记吴晓军、市长黄喜忠率队赴长沙考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