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18 19:16:20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一项关于我国老年人受教育程度的分布变化侦查显示,2020年时,在即将进入老年阶段的50岁至59岁人口中,学历为高中及以上的比重超过20%。随着40岁至59岁的中年人在未来20年间相继步入老年阶段,届时老年群体总体受教育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研究员马瑞君看来,这为促进“老有所为”、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提供了更多可能。
最大程度释放老年人的潜力,各地多有实践。在广东,佛山成立“银发专家库”,吸引经济、科技、农业、教育等多个领域的优秀银发专家,开展“银发专家进企业”活动。
在陕西,省慈善协会通过实施“外婆的礼物”公益帮扶项目,帮助千余名留守老人将其丰富的养殖经验转化为健康、新鲜的农产品,为“外婆”们开启了创业致富的新生活。
“顺应老年人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发展趋势,我国银发经济各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王皓田说。
不过,充分挖掘长寿时代的潜力,首先要改变我们变老的方式。
“应对老龄化,最重要的是改变对生命尺度的认知。”《长寿时代》的作者陈东升认为,60岁应看作中年人,80岁以上才是老年人。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客座教授沈洁,多年在日本从事社会福利和老龄化研究。在她看来,对老年人重新定义不仅是在年龄上,更重要的是在观念和认知上。迎接长寿时代,老年人自身的意识要改变,也要及早进行人生设计。
更高层面已然未雨绸缪。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人们从意识层面改变对老龄人群价值的认知。
当年龄的跨度失去曾经的大部分意义,人们将更坦然地面对变老,或者说,对健康的生命更有信心。
(本报记者董瑞丰 李恒
徐鹏航 顾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