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4 15:36:04来源:证券日报
4月11日,第8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CMEF)在上海举行,来自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家品牌企业携数万款产品集中亮相。
《证券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与过去单纯比拼硬件参数不同的是,医疗器械硬件厂商们纷纷瞄准了人工智能(AI)、大模型等软件创新,推出多款创新产品。比如,一工作就会“咆哮”的磁共振在遭植入AI后,可降低约98%的磁共振扫描噪声;而由“钢筋铁骨”构成的医疗机械臂经过AI改造,拥有了“智慧”头脑,可以在手术过程中智能导航、预判“路况”,提示前方有无血管“挡道”;经特殊建模、视觉识别赋能后,医生在手术室中只需动动手指,即可远程命令显示屏呈现的图像放大、缩小、切换,手术室中的人机交互已成为可能……
软件的赋能也让原本刚硬的医疗器械设备变得更柔性、智慧。近年来,以深度学习、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优势也逐步显现,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业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尖端医疗设备引关注
4月11日早上九点,《证券日报》记者来到CMEF的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等待入场的观众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进入展区,记者看到,龙头企业的展台最为吸睛。为了分流,医疗器械龙头企业迈瑞医疗甚至拉出了闸机。“龙头企业的最新产品往往能代表行业发展前沿,我们也想来取取经。”一位参观者告诉记者。
在CMEF,观众得以与尖端医疗设备近距离接触,充满互动性、与个人健康生活相关的展品成了他们的“心头好”。
在某助听器品牌的展台前,记者看到,一款基于AI技术的可定制助听器吸引了不少观众围观。一些年长的观众一边听着讲解,一边询问产品信息:“这能让我听得更清吗?这产品已经上市了吗?”有的观众则急切地想要提前预订相关产品,以便在发售后第一时间佩戴。
在术锐机器人展台,作为中国首款、全球第二款在售单孔手术机器人,现场展示的术锐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凭借灵活的蛇形臂吸引多人驻足。在威高股份的展台,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手术”正在进行中,融易新媒体消息,引得不少观众惊呼。
进一步拥抱大模型
大模型无疑是眼下最热的关键词。在展会现场,记者看到,大模型与医疗设备的融合已开始显露出趋势。
作为国内医学影像设备龙头企业之一,联影集团旗下的联影智能带来了自研的医疗AI大模型底座uAI影智大模型。记者获悉,该大模型底座实现了影像、文本,混合模态的完整覆盖。其中,混合模态方面,已推出一款数字孪生手术平台uAI MERITS,可通过全息仿生实景渲染将患者术前影像投射至患者身体,并在手术过程中持续将渲染图像与患者实体实时配准,辅助医生精准定位手术区域,“这样一来,医生就可以在皮肤表面看到人体内部构造,可以帮助手术更方便地进行。”联影智能联席CEO沈定刚对记者介绍。
海信医疗也已开始将大模型应用于既有的智能化产品迭代中。海信医疗数字影像销售总监王林介绍,海信医疗已基于AI开发了一系列智能化医疗设备,比如海信超声HD80、海信消化内镜智能屏、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等,现在企业正将这些智能化设备继续往大模型迭代,预计将在今年年中推出基于大模型新架构的新产品。
医疗设备厂商之所以选择拥抱大模型,是因为其独特的自学能力,有望大大降低AI应用对于数据量的需求。
沈定刚介绍称,以肾动脉血管分割任务为例,经过测试,大模型仅需10个训练数据便可达到传统需使用201个数据才能达到的性能水平。王林也对记者表示,肝脏手术辅助系统基于传统人工智能技术,需训练三四年才能满足临床应用需求;而基于大模型的胸肺、泌尿手术辅助系统则可能只需训练一年。
AI技术加速渗透
除大模型外,AI应用也是今年CMEF的亮点。记者在现场看到,前几年就在行业引发关注的CT扫描自动化、疾病诊断报告智能化解读等基于AI的应用,如今已成为参展医疗器械设备的“标配”。下一步,对于各医疗设备厂商来说,如何形成新的竞争力是关键。
对此,有些厂商选择聚焦“产学研医”全链条。美的医疗产业旗下万东医疗战略市场品牌部内销总监白珏睿告诉记者,公司在前几年已开始局部探索AI相关技术,今年更要完整推进、落地。在究竟执行层面,万东医疗将与美的中央研究院及美的AI研究院(以下合称“美的研究院”)进行协同创新,即万东医疗基于医院医生的痛点向美的研究院提出技术需求,并与后者进行联合开发,所形成的创新成果将遭应用于产品中,并在医生的临床使用反馈下进一步迭代,形成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