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4 18:19:19来源:中国经济网
“目前中医药发展的一个瓶颈就是理论创新缺乏,理论创新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内在动力。”3月27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抗衰老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其转化应用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作了题为《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其转化应用》的报告,详细介绍了络病理论体系的构建及其转化应用所取得的系列成果。
首次建立了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指导抗衰老研究
吴以岭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其带领的科研团队经过40余年不懈努力,在传承古人络病研究基础上,首次系统构建络病理论体系,创立了中医络病学新学科并建立两大学科分支——“脉络学说”和“气络学说”。其中,首次以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为指导,融易新媒体消息,在抗衰老理论、临床、实验、新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吴以岭院士介绍,基于气络学说构建的精气神理论,总结出“精是生命起源、气是生命动力、神是生命体现”的生命整体观,诠释了生命形成、生命运行动力、脏腑功能、神识思维等关键科学问题,提出衰老发生的核心病机——肾精虚衰是衰老根本、元气亏虚是衰老关键、形神耗损是衰老表现,强调生命的寿夭取决于精气神的盛衰,精元亏虚累及五脏是肾精元气虚衰导致系统衰老及相关疾病发生的共性病机,确立了补肾填精、温扶元气、充养形神的治法。
会上,吴以岭院士介绍了由科技部公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指导中药抗衰老评价技术与整合机制研究”。
该项目以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指导构建多模态模型及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落实最佳干预时空窗,揭示衰老核心病机生物学基础;多系统、多组织、多器官探讨补肾填精类方药抗衰老生物学机制,明确药效物质基础与关键靶标;阐明衰老机制组织器官差异化特征,与已知危险因素叠加交互致老年病机制,开辟抗衰老防治老年病有效新途径。
吴以岭院士带领科研团队在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指导下研制的八子补肾胶囊,汲取了历代补肾药物之精华,以菟丝子、枸杞子、五味子、蛇床子、金樱子、覆盆子、韭菜子、川楝子等8种种子药滋填肾精,还汲取叶天士用鹿茸等血肉有情之品补肾填精的经验,使补益肾精之效相得益彰,辅以生地黄滋肾阴,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温扶肾阳,另配伍人参温扶元气。诸药合用,药专力宏,可补肾填精、燮理阴阳、温扶元气,增强人体精气神,提升生命活力,延缓衰老,是补肾精、抗衰老的创新中药。
吴以岭院士指出,八子补肾胶囊抗衰老相关研究证实,该药可以通过“减少衰老细胞”“维持线粒体稳态”“调节表观遗传”“维持干细胞活力”“改善细胞间通讯”“减轻端粒损耗”“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肠道微生态”等生物学层面八大机制来延缓衰老并防治衰老相关疾病。
对这一系列抗衰老研究的丰硕成果,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组织的“气络学说指导八子补肾胶囊抗衰老研究”专家论证认为,“这些研究将传统中医理论创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在中医药抗衰老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产生了重要的原创性成果,为未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创脉络学说为微血管病变防治打通“脉络”
脉络学说理论是络病学科的分支,主要用于指导微血管疾病的防治。微血管病变是全身系统性病变,是国际医学界的难题,是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目前这些疾病临床疗效难以提高的关键因素。
吴以岭院士指出,“脉”中医叫血脉,是运行血液的通道,在解剖学上与西医的血管具有同一性。脉络就是血脉的分支,包括微血管、微循环。通过两个973项目构建起一个新的理论学说——脉络学说,指导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血管并发症防治,提出了脉络学说的核心理论——营卫理论,建立了血管病变的临床辨证诊断标准,提出了调营卫气血治疗血管病变的用药规律。在脉络学说指导下研发了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通心络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芪苈强心胶囊。
国家973计划专家组评价称:“脉络学说营卫理论形成了指导微血管病变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论,属于中医药学术研究的原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