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7 18:13:33来源:经济参考报
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不仅是医疗卫生问题,更是民生和社会问题,关乎个人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如何?怎样发挥作用?未来如何发力?3月20日至22日,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等单位在山东省滨州市举办首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大会”,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
让更多人在“家门口”享受心理服务
科普讲座、沙龙、团体辅导……在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北京市西城区,15个街道实现“街道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全覆盖”,各式各样的社会心理服务活动定期开展,为社区居民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疏导心理健康问题。
北京市西城区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督导专家孙雅丽介绍,为让更多人在“家门口”享受心理服务,辖区内每个街道都配有至少两名心理服务专业人员。中心对街道社会工作者开展心理服务培训,让心理学专业知识更好融入社会工作,帮助有需要的居民及时获得心理健康服务。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平安中国、健康中国建设。
“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是推动社会治理的‘重头戏’,也是推动社会心理服务建设的‘硬道理’。”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主任姚宏文说。
“校家社”联动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在山东省滨州市,心理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定期开展的一门课程,融易新媒体消息,学生们在互动中了解内心感受,学习心理知识。同时,每月一期的“在线直播家庭教育讲座”向家长普及教育心理知识,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受到越来越多关注。2023年教育部等17部门印发《完整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推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
开发培训课程体系,研制监测预警工具包,出版中小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等指导用书,组织开展全国精神心理科普公益大赛及社会心理服务情景剧展演等活动……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在行动。
“推进儿童青少年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建立朋辈支持系统,分级分类管理系统,家庭、学校和社区组成的协同系统以及地域性的自然与文化润心系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正奎说,社会心理服务要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困惑、矛盾及时给予支持。
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健全社会心理服务行业规范和标准”“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实际、融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心理服务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会上,聚焦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未来发展方向,专家畅所欲言。
姚宏文表示,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将完善专家资源库,构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标准体系、心理健康促进监测评估体系、心理援助应急体系,打造集科研、宣传、培训、信息化、交流合作于一体的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开展专业技术能力培训等。
“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表示,联合会将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优势,推动建设一站式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助力建立健全各领域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技能培训。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表示,当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进入经验总结和推广阶段,希望能将一些先进城市、先进试点的做法在全国进行推广,更好地守护十四亿多人的“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