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6 21:58:25来源:光明网
有时,疾病对生活的改变看似发生在一瞬间,但其实早已在身体中积存已久。
2020年春节,原本一家人团圆的时刻,缪女士却因为“急性大出血”遭送往医院。在急诊室中感受着“身体在一点一点变凉”的她,从未想到会在35岁就患上慢性肾脏病。
同年,75岁的姜金法发觉自己开始视力模糊,走路腿酸,尿液里都是泡沫。原本他以为这是衰老过程中难免的问题,但直到去年因不适加重、心悸和呼吸困难前去就医,他才知道二十多年来的糖尿病让自己的“肾坏了”。
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约为10.8%,高达1.2亿国民患有慢性肾脏病,但知晓率只有12.5%,这仍意味着,每100个CKD患者中,有近90人和缪女士、姜金法一样,不知道自己患病。
“沉默的杀手”
慢性肾脏病在医学中遭称为‘沉默的杀手’,早期症状比较隐匿,很多人发病的时候已经是终末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主任医师陆任华说。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等病症,或肾脏病家族史的人群都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
遭诊断为IgA肾病两个月后,缪女士的病情急速进展到尿毒症期,肾脏损害严重、肾功能恶化,也引发了肾性贫血,“心脏不舒服,无法呼吸,全身都是肿的。”她不得不开始进行血液透析。
陆任华介绍道,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发病隐匿,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到了中后期,错过最佳就诊时机。该病高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约占到患病人群的80%,使得他们不得不过早地遭尿毒症困扰。
患糖尿病肾病后,姜金法在去年的血常规检查中发现血钾指标升高,遭确诊为高钾血症,他不得不进行了紧急透析来降低血钾水平。
肾性贫血和高钾血症是慢性肾脏病常见的并发症。前者主要因为患者肾脏内分泌功能不断下降,造成了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减少,造血的能力也随之减弱;后者主要因为患者的肾脏排钾功能减退,无法从血液中过滤掉多余的钾并将其排出体外,引起血钾升高。
肾性贫血可加速慢性肾脏病进展,增加透析频率、住院率,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是导致慢性肾脏病患者死亡率倍增的重要原因之一。回忆患病初期的经历,缪女士清晰记得那时因为身体乏力、呼吸困难,每晚只能站在地上,望着窗外从天黑到黎明。那时的她“不工作、不出门、不与人交流”。
高钾血症会引发心率失常、甚至心脏骤停,增加患者死亡风险。据统计,与血钾正常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相比,伴发高钾血症的患者病死率增加约 65%。在确诊高钾血症之后,姜金法不仅不能再到田地里侍弄那些农作物,甚至也不敢独自一人出门了。
“不可怕”不再是一句空话
在患病的前半年,缪女士每天纠结于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我?”伴随着生理上的痛苦,这种压力也在心里滋长。但在家人的陪伴下,她逐渐学会了接受。“当任何灾难来临之前,对我们的打击是肯定有的,看你要用多长时间来化解。”
三年来,缪女士已经对每周三次的透析和贫血药物的治疗习以为常,她尽量把这个病看作是不影响自己正常生活的慢性病。
过去她喜欢品茶,如今她坚持着这个爱好,不过因为需要严格控制水分的摄入量,她给自己定制了刻度杯,每天早中晚分别喝多少量都严格遵守。
“即使都是尿毒症患者,但是每一个患者的基础疾病不同,你得了解自己,只有这样才能配合医生做到更精细的治疗。”
而对姜金法来讲,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坚持规律用药,如今他的血钾指标已经下降,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一天天变好”。
他意识到,如果当初自己能控制好血糖,早点检查尿蛋白等指标,就不会出现这些病症。
“高钾血症的控制和检测和肾性贫血非常类似,一要监测,二要治疗,三要治疗之后进行一些复查。”在陆任华看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不可怕不再是一句空话。
“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逐年增高,但随着目前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先进,创新药物也越来越多,加上家庭的支持,医护人员的照护,以及国家医保等政策的支持,患者通过积极和规范的治疗,还是能够回归社会,像普通人一样工作和生活。”
陆任华以仁济医院为例,目前仁济医院透析龄最长的患者是33年,融易新媒体消息,年龄最大的患者已经90多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