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0 20:01:02来源:科技日报
专家表示,虽然骨龄的提前和落后可能会影响儿童最终的身高,但只根据一次骨龄结果判定成年身高是不准确也不科学的。一次骨龄预测,只能反映当时孩子的骨成熟度,而儿童生长发育是一个线性动态过程,影响因素众多,因此一定要结合儿童的发育水平、激素情况、营养状态由专业儿科内分泌医师综合评估,动态监测。
◎本报记者 陈 曦
春季是儿童长高黄金期。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天,很多儿童身高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生长,而有些孩子却迟迟不见蹿个,因此很多家长纠结要不要带孩子去测个骨龄。
对于骨龄的重要性,在家长中也是众说纷纭。有些家长认为骨龄没什么用,孩子的身高都是天生的;而有些家长则认为通过管理体重、少吃补品和生长周期短的食物、采用药物抑制骨龄增长等方法抑制骨龄,可以让孩子长得更高。
那么骨龄究竟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扮演什么角色呢?抑制骨龄真的可以让儿童长得更高吗?
骨龄测定需经科学计算评估
骨龄,也就是骨骼的年龄,通过判定特定部位骨骼的大小、形态、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变化,来了解骨骼的成熟程度。骨龄是反映儿童体格发育状况、研判儿童发育阶段的重要指标。
测骨龄并不复杂,只需孩子配合完成一次左侧腕关节正位X光片拍摄即可。
拍完骨龄片后,医生一般会根据简单计数法、图谱法、评分法或者计算机骨龄评分系统等来进行评价。
“计数法即通过计算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评测骨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郑荣秀介绍,但该方法仅适用于3—7岁儿童,且误差较大,不能单用此法进行评估。
目前,国际上主要应用的骨龄评价方法是G-P图谱法和TW3计分法。
图谱法是将被检者的手腕部X光片与手腕部标准X光片图谱比较(标准图谱代表该年龄儿童的平均水平),以最相像的标准片骨龄作为被检者的骨龄。由于最早应用且应用最广泛的是1950年由美国人Greulich和Pyle设计出版的《手腕骨发育X线图谱》,因此这种方法也简称G-P图谱法。
G-P图谱法由于简便快捷,已成为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骨龄评估方法,但其所采用的图谱是基于欧洲白人儿童样本制定。
“由于种族差异和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的不同,G-P图谱法不能适用于所有人群,并且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随时更新。”郑荣秀指出,G-P图谱法主观因素明显,易导致判读一致性、准确性降低。
在计分法评估骨龄方面,目前TW系列评分法被广泛采用,该方法以欧洲、北美儿童为参照对象,其中被主要采用的是TW3法。“TW3法虽然准确,但流程复杂,判读一张骨龄X光片耗时长,不适用于我国门诊快节奏的工作。”郑荣秀说。
目前,以我国儿童为参照标准制定的计分骨龄评估方法是CHN法及中华05法。20世纪80年代,依据我国儿童大样本,我国制定了骨龄标准CHN法,该方法评价简单、快速,在我国多个城市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中华05法制定了适合我国当代儿童青少年的骨龄标准,比较精确,尤其适合对矮小、性早熟等异常骨龄片的孩子骨龄的判定,但弊端是该方法繁琐、复杂耗时。而计算机自动骨龄评估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孩子长高潜力骨龄说了算
“通常情况下,骨龄与年龄一致,二者之间相差不超过一岁。”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主治医师李亚璞介绍,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些儿童的骨龄会提前或者落后。
影响骨龄变化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遗传因素,比如不同人群的骨龄、体格发育速度不一样;另外,科学的生活方式,比如均衡的营养状态、适度的运动、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骨龄正常增长。
“作为医生,我们更关注的是孩子是否存在影响骨骼发育的疾病。”郑荣秀举例,如骨龄提前类疾病包括性早熟、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卵巢颗粒细胞瘤、甲亢、单纯性肥胖伴身材增长过快;骨龄落后疾病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Turner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低、软骨发育不全等。
郑荣秀解释,维生素D和维生素A对骨代谢有重要作用,可维持骨骼的正常生长和改建,维生素D、维生素A的缺乏均可导致骨骼发育落后;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骺板软骨的生长和成熟,性激素能增强成骨细胞的活动,参与骨的生长和成熟,而糖皮质激素对骨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骨形态发生蛋白、骨钙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具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而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一氧化碳则抑制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