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9:44:02来源:界面新闻
从来没有一个时段像过去三年这样,让国人持续关注疫苗。这三年来,疫苗行业从国人胳膊上那个不起眼的“白色小点”变为了广受关注的话题产业。
在新冠疫情之中,疫苗行业的接种放量前所未有。作为一个年均各类品种接种量总和在6亿剂的市场,新冠疫苗单个品类实现了一个月突破6亿剂、两年达成35亿剂次的接种量。当然,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新冠疫苗的接种量在全球范围内急速下跌,市场开始萎缩。由此,已经在此领域做了大量前期投入的企业也面临着抉择——坚持还是放弃。
从30多年前引进乙肝疫苗,中国疫苗产业开始和国际接轨,到如今走过新冠,那些在新冠疫苗上赚了、或是没赚到钱的企业,未来将走向何方?
从“拿来主义”到自己干1988年的9月,一支中国政府代表团赴美国,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与美国默沙东公司谈判乙肝疫苗技术转让细节。
当时的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乙肝大国”,
实际上,当时已经有了国产乙肝疫苗,在1986年,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等单位研发的血源乙肝疫苗就已经投产,这款疫苗虽然有效,但是存在三大弊端。由于以病毒感染者的血浆为原料,除了有污染环境、伤害生产人员等风险外,其小作坊式的生产之下,供应保障和安全性也都存在问题,甚至出现过生产人员被感染的案例。
同样在1986年,默沙东分离出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编码基因,将其植入可大量繁殖的酵母菌细胞基因组内,能迅速合成大量抗原,由此,默沙东推出了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要不要把当时最先进的乙肝疫苗技术带到中国,对此,默沙东内部其实存在不小分歧。为此,一心推动和中国合作的默沙东时任CEO罗伊·瓦杰洛斯甚至与公司其他高管发生过争吵。在经过谈判后,1989年,经原卫生部批准,默沙东在1000万美元的报价上让步,最终以700万美元价格将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技术转让给中国,中国从默沙东引进重组酵母HepB模块化全封闭式的自动控制生产线。
1993年10月,北京的乙肝疫苗产线正式投产。
随后的几十年里,多款进口疫苗开始陆续被引入国内,包括赛诺菲巴斯德的流感疫苗、五联苗、辉瑞的肺炎疫苗、默沙东的HPV疫苗等等。而随着新技术的到来,国内的疫苗研发,也开始提速。
引进乙肝疫苗的意义并不止于可以生产疫苗,更在于让国内当时落后的疫苗产业接触到了国际标准的研发、生产与操作流程,在投产前,数批人员赴美培训,多年后,这些人就像种子,散播在了中国疫苗行业的各个地方。
引进默沙东的乙肝疫苗时,根据协议,国内布局了两条产线,一条在北京、一条在深圳,负责承接的机构如今都早已声名大噪,分别是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即国药中生北生所)与深圳康泰(康泰生物)。
北生所的位置在北京的东五环,从这里一直往西走,能走到中国互联网的发家之处中关村,除了众多的互联网公司外,这里还是尹卫东与科兴的起源地。
时间来到2003年,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在一路绿灯下,尹卫东带着团队做出了世界上首个SARS疫苗,并开始进行临床试验。不过,随着“非典”疫情的迅速终止,研制出的所有疫苗也随之封存。
这一次,尹卫东与科兴只收获了名,但没有赚到真金白银。
尹卫东并不是什么知名科研院所的专家,他最早只是一位防疫站医生。通过从大便标本中分离出的TZ84甲肝病毒,在卫生部与默沙东谈判的那年,尹卫东和唐山防疫站的同事们研制出国内第一个甲肝诊断试剂。在此基础上,他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合作研制的首个国产甲肝灭活疫苗在1999年获得新药证书,填补了国内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