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22:38:02来源:新媒体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1981年,昆德拉获授法国国籍。2019年,昆德拉也获得了捷克公民身份。2020年,昆德拉首获卡夫卡奖。
昆德拉是一个极力捍卫隐私的作家,读者对他的个人生活、人生历程都不太了解。他为自己的生活以及与他的经历有牵连的百年历史贴上了封条,以“幽灵作家”“文学隐士”的姿态,与所有人保持距离。读者只能通过作品与他对话,而他曾经表示,除了这些作品之外,“我没什么可说,也没什么可写的”。
在经历了与读者的“漫长的告别”之后,这位文学隐士从这个众声喧哗的世界真正归隐了,仿佛他的后半生都为迎接这一天的到来而准备着。今天,我们与昆德拉告别,但我们知道,他仍然“生活在别处”,他就在我们的书架上,在我们的精神之中。 今天《思维品书》整理了五本米兰·昆德拉的书籍,这些书籍充满了米兰·昆德拉的独特智慧和见解,将带领读者进入一个思考人性、爱情和存在的复杂世界。他的文字深邃而又准确,引人深思。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或许我们将被启发、触动和思考,并与之对话,探索我们自身的生活和意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作者:【法】米兰·昆德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代表作,享誉世界的超级畅销书,小说依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的历史剧变,以托马斯与特蕾莎偶然而宿命般的爱情为主线展开故事,不仅仅是描述几对男女感情上的纠葛,也不仅仅是书写个人命运在大的境遇变迁中的沉浮、个人在变革时刻的选择,更是一部层次丰富、意象繁复的哲理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谵妄之下人的生命分量几何这一带着神秘感的疑问开篇,随着不断穿插的书中人物的生活走向、所思所想提出了生命之轻与重、灵与肉的相对论。
《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背离了传统的线性叙事逻辑,也插入了大量的哲学思考,这使得它并不容易读。这可能是昆德拉有意为之,他以这种方式对读者提出挑战,因为在他看来,一部意义确定的、旨在唤起读者阅读时的快乐和感动的小说,也是媚俗的。在这个意义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后现代小说。
昆德拉说,通过精细的描写证明小说中的人物存在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现代的任何读者不需要经过什么思考,也都能明白小说里的人物是虚构的。因此他笔下的人物比较抽象和扁平,相对于描写人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昆德拉更在意的是构建他们的想法。这四个人物,或多或少都具有知识分子属性,除了他们的爱情和欲望,他们的思辨过程也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而且,他们的爱情和欲望,也是难以和思辨分开的。昆德拉是运用辩证法的大师,在他笔下,一件事情从来都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他热衷于揭开事物的另外一面,展示他们不同于直观印象的复杂性,他甚至宣称,复杂性才是小说的灵魂。
从某种程度上说,昆德拉是那种上帝一般的作者,他写作的任务就是昭示和揭露表象之下隐藏的内容,但这种内容不是什么确定性的真理,更可能是生而为人的荒谬和社会秩序的结构性矛盾,读完了以后,人们很难说会得到什么解答问题的快感,相反,也许会发现更多的问题。
昆德拉的写作常常帮助我们从反面来看一个问题。他的很多句子都等待着在叙述完毕之后反戈一击,他在说出“但是”这个词的时候非常迷人。
在这两段文字里我们可以发现昆德拉是如何颠覆我们熟悉的概念并且从反面提出新问题的。从此以后,我们对于这些事物的认识不一定变得更正确,却肯定变得更复杂了,因为我们达到了更深的意义层面。同样,在阅读了全书之后,人们也就会发现媚俗在生活中几乎不可回避的存在。在昆德拉的小说观念里,小说首先是认识世界的工具,而不是给读者提供快乐消遣和感情共鸣的娱乐品。指引他完成整个过程的是启蒙运动留下的宝贵遗产:理性。在他看来,理性应当凌驾于感情之上,因为感情是危险和天真的,一不小心就会滑向媚俗。
昆德拉有句广为流传的名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话实际上是一句古老的犹太谚语。它的意思并不是说,人类没有思考的必要,而是说,人类的思考不可能穷尽,人在思考,却不可能抓住真理。如果人听不见上帝的笑声,认为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清晰的真理,一切事物,都导向某种确定的感情,那么也许就会听到来自昆德拉的笑声了。
《慢》
作者:【法】米兰·昆德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