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22:55:49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文化:你在书中写道,美国动物权利理论哲学家汤姆·里根主张,不能用人类的需求作为理由,把动物当成观赏的对象,他主张废除动物园。你如何看待动物园的存在?
钱永祥:我自己没有太去谈动物园的问题,是因为它牵涉到的动物数量无论如何都是更小的。动物园里面的动物,动物园基本还是在保护它、照顾它,在它生病的时候医治它。动物伦理主要关心的可能还是两个大范围,一个是经济动物,另外一个是宠物,它们跟人的关系更密切,人改变自己的做法对它们的影响很大。
1988年,钱永祥在自家喂小猫 02 情感对动物伦理很重要,最终要回归人心界面文化:第一次看到你写关于动物的文章,是朱天心《猎人们》的序言,那是2005年。近20年之后,你写出来了《人性的镜子》这本书,专门谈论动物伦理学。这中间的历程是如何的?
钱永祥:我在国外读书的时候就喜欢动物,还养过一只猫,但我当时并没有把动物当成一个问题来思考。1980年代我回中国台湾地区工作,那个时候流浪狗非常多,你只要开车上高速公路,一定会看到遭车子压死的狗的尸体。有一年八月,我在高速公路上碰见大塞车,我停在最内道,看到车道中间种着榕树的分隔岛上趴着一只癞皮狗。天很热,它看起来已经没有体力了,我无法想象它可以跨过好几条高速车道。后来车队开始动了,我就离开了,但这一幕我始终无法忘掉。那时候我觉得,我要替流浪动物做点什么。在“关怀生命协会”组织的建议下,我参与翻译了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一书。
《动物解放》1996年这本书出版后,我开始写一些跟动物相关的文章。辛格是一个理性主义者,他不要讲情感,我那时候也受到了他的影响。我知道我喜欢我家里的这些猫,这个情感是我跟动物很重要的关系,可是我没有把这个情感当成一回事。2010年左右,我就想要写一本关于动物伦理的书了,但那时候不知道怎么写,虽然读了很多东西,写来写去都写得像教科书,自己写得没劲,也不相信人家读者会遭感动。
界面文化:是什么契机让你后来找到了这本书的表达方式呢?
钱永祥:2010年,我读到美国哲学家纳斯鲍姆(Martha C. Nussbaum)的一本书Upheavals of Thought,整本书都在谈emotion。我将其翻译成情绪或者情感,通常负面的emotion——比如厌恶、憎恨、敌视——我称为情绪,正面的emotion,包括喜欢、同情、关怀,我称之为情感。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情感是这么重要的东西。纳斯鲍姆从希腊哲学出发,引用了很多心理学的论证,解释情感是怎样产生的,以及情感牵涉到的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牵涉到你要做一些判断,这些判断包括对事实的判断,对价值、是非的判断,还有这件事情对你自己的意义的判断。
美国哲学家纳斯鲍姆(也译作玛莎·努斯鲍姆)比如你看到路边有一位看起来很可怜的老人,第一你要有一个事实的判断,这个人是不是真的在一个很不好的状态之下?;第二你要做一个价值或者伦理的判断,对方如果处于不好的状况,是不是他自己造成的?一个人的痛苦如果大多是来自他自己,通常我们的同情心会减少;最后你要判断,如果不帮助他,今天晚上回家是什么感受?如果你什么都没有做,你会不会心里不安,会不会想,我这个人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希望变成那样的人吗?
情感的对象通常是牵涉到我们人格比较核心、内里的部分。这本书的阅读也给了我方向感,让我觉得情感在动物伦理里可以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并且情感最后是回归到人心——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要当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如果能够把这个讲出来,会是一本比较周全也蛮有力量的关于动物伦理的书。
03 人的道德进步很大程度上靠人的情感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