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主页 > 产业 > 文化 >

【专访】徐贲:社交软件与手机游戏是当代“马戏团”,加剧人的自满和冷漠

时间:2024-05-25 22:33:25来源:界面新闻

幸福的人生要如何追寻?在坏环境里如何安放自我和良心?在新近出版的《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一书中,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文学博士、加州圣玛丽学院英语系荣休教授徐贲以经典著作回应了当代人的焦虑与困惑。

四册书由徐贲给大学生的讲稿整理而成,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一直讲述至启蒙时代,通过对经典文本诸如《奥德赛》《工作与时日》《苏格拉底对话录》等的解读,他一方面阐释了西方经典的价值与阅读方法,另一方面也从人文与启蒙的角度出发,尝试回应当下社会的种种问题。

《西方经典人文讲演录》
徐贲 著
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2024-1

追寻幸福与正视内心是这套讲演录的重要线索之一。徐贲在讲稿里引用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指出:幸福来源于沉思,仅有很少的人、在很短暂的时间内可以体验到这种幸福;幸福也可以用作诱饵和圈套,要特别谨防“新导师”对幸福观的蓄意误导与利用。

如果说幸福遥不可及,普通人或许可以通过斯多葛与伊壁鸠鲁主义,获得坚定和安稳的心态。前者认为最大的善来自于快乐,快乐不是短暂的身体快乐,而是需要控制情绪与欲望;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积极地增加快乐,而在于减少欲望。后者相信身处逆境之中,人们应当学会区分能够控制的与不能控制的力量,如此才能保持内心的独立与头脑的清醒。不过,对这两者的误用,比如说纵欲享乐,或是完全克制住自己在逆境中的反应、埋首私人生活、对公共生活不闻不问,同样会陷入“遭精致思维调教的愚昧”之中。 

对于当下社交媒体上的一些现象,诸如“酸话”“怪话”横行、娱乐八卦层出不穷等等,西方经典的阐释也如同镜鉴。《伊索寓言》里的“酸葡萄与甜柠檬”,比喻的就是对得不到的东西产生嫉妒乃至诋毁的现象。古罗马朱文纳尔的“面包与马戏”,可以指向那些占据公共视线的层出不穷的娱乐八卦与热搜头条,如何让人们从真正重要的事务中分心。 

徐贲,江苏苏州人,1950年出生,作家、人文学者。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文学博士,美国加州圣玛丽学院英语系荣休教授。主要著作包括《经典之外的阅读》《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人文启蒙的知识传播原理》《与时俱进的启蒙》《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等。(出版方供图) 01 小确幸与享乐躺平是“坏时代的好生活哲学”

界面文化:关于幸福和良好的生活是贯彻全书的线索,尤其是希腊部分提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这里所说的幸福不仅仅是生活的享受,而在尘世获得幸福的前景是暗淡的,幸福也可能成为诱饵和圈套。我们要如何理解“圈套”? 

徐贲:一个人真心诚意地对另一个人好,会尽一切努力使ta幸福;同样,一个人要害另一个人,便可以想方设法地给ta制造“幸福”的幻觉。亚里士多德关于幸福的观点包含了一种深刻的充实感和人生目标。幸福(或eudaimonia)是人类生活的终极目标,也是最高的善。

当个人误解幸福的本质或以错误的方式追求幸福时,追求幸福就会陷入陷阱。其中之一就是把追求外在物品或享乐作为获得幸福的手段。社会常常宣扬物质财富、地位或感官满足会带来幸福的观点,但人们要谨防,虽然外在的物品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幸福,但当个人将自己的欲望放在首位而不考虑他人的福祉时,他们就有可能损害自己的幸福,并使自私和不满的循环永久化。亚里士多德认为,真正的幸福源于内心,并不依赖于他人的意见或评判。

此外,亚里士多德承认,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人生在世本身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尽管我们尽了最大努力,但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可能会阻碍我们对幸福的追求。无论是不可预见的悲剧、不公正,还是生命本身的无常,在尘世中获得持久幸福的前景确实是暗淡的。对生命固有的脆弱性和不可预测性的认识突出表明,我们需要对试图超越外部环境的幸福有一个更加细致入微的理解。

界面文化:由幸福可以聊到书中阐述的伊壁鸠鲁主义与斯多葛主义,这在当代也有不同的变体,比如说流行的“享乐躺平”或“小确幸”,以及“你不能挣到认知范围以外的钱”、“管好自己就行了”,怎么看待这两种不同的情况?你认为伊壁鸠鲁主义和斯多葛主义对当代的启示有哪些?


近期热点

【专访】徐贲:社交软件与手机游戏是当代“马戏团”,加剧人 05-25

大英博物馆找回600余件丢失文物 | 文化周报 05-25

【专访】诗人韩东:为金句而牺牲整体,就像因为追星看一部烂 05-25

文化中国行丨甲骨文“画”节气:立夏 05-25

文脉·小满|古城河道水渐满,且伐青竹做纸张 05-25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