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1 00:07:57来源:互联网
现在保存在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披毛犀骨骼化石是在内蒙古萨拉乌苏发现的,这是北疆博物院赠送给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价值最高的礼品,至今仍沿用着北疆博物院的馆藏编号。
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还珍藏着一本《中国的旧石器时代》,这本桑志华和德日进参与编撰的学术著作,将中国的古生物和考古发现介绍给国际社会,使得中国在国际地质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桑志华和德日进的科学考察不仅促进了中国地质古生物学和考古学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法两国在这些领域的学术合作。”天津自然博物馆馆长张彩欣说,“这些合作和交流,为中法两国在地质古生物学和考古学领域的持续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北疆博物院内还原的桑志华的工作台。新华社记者张宇琪摄
2009年,天津自然博物馆与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签署合作协议,在科学研究、科学考察、研究人员、科学出版物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今年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北疆博物院的研究人员还将再赴法国洽谈合作事宜,续写这一段中法考古合作的百年佳话。
经过百余年的风雨洗礼,北疆博物院旧址楼依然静静矗立在天津马场道上。跨越一个多世纪,这座博物院见证着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见证着相距万里的友谊故事,见证着60年来中法两国的岁月激荡,也将见证中法考古合作新篇章。(记者:雷明宇、王晖、乔本孝;编辑:杨骏、刘晨、杜逾舸、徐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