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主页 > 产业 > 文化 >

【专访】保罗·奥斯特:如今人们越来越少谈论书籍,文学在整个文化中愈加边缘 | 逝者(5)

时间:2024-05-07 00:30:01来源:界面新闻

保罗·奥斯特:我在想20世纪的美国文学。你可以想想梅尔维尔的小说,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艾默生的散文。他们都是天赋异禀的作家,他们改变了美国文学的历史。在他们之前,我们也有文学和书籍,但并无可圈可点之处。但在那以后,新的议题开始出现,他们传授给我们的经验教训开始逐渐消失。可惜的是,这些作家在他们有生之年也并不是十分成功。梅尔维尔生前的处境十分糟糕,他最后放弃了写作,他的书卖不出去而无法继续。在1891年他去世的时候,大众几乎把他遗忘了。之后,哈佛大学一个教授在剑桥的一个书店里发现了一本《白鲸记》,才发觉梅尔维尔这个作者已经死了。而艾米莉·狄金森在生前并没有出版任何诗歌,她死于1886年,在她过世四年后,她的诗歌才以书籍的形式集结出版,她才获得了认可,遭认为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美国文学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我们的文学史在认可作家才华这一点上时常遇到问题。当然了这不是抱怨,我只是在描述这个国家的性质。大部分美国人对于文学都不感兴趣,很多人基本不阅读。

界面文化:是一直都如此吗,还是近年才变成这样?

保罗·奥斯特:一直以来都是如此。当然人们曾经读书多一些,在我年轻的时候,比如五六十年前,市面上有很多杂志,有月刊和周刊,它们刊发诗歌和小说,现在这些杂志都没有了。曾经也有专门关于读书的杂志,有一本名叫《星期六评论》,有八十到九十页,内容全是关于书籍的,但如今也停刊了。《纽约时报书评周刊》是美国境内最后一个报纸书评周刊,这样的书评周刊曾经有不下二十个,芝加哥书评、波士顿书评、华盛顿书评等等都不存在了。在我年轻的时候,书评周刊的版面通常是64页到80页,如今通常是24页。由此可见,如今人们越来越少地谈论书籍——尤其是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也就是所谓的纯文学,在整个文化中越来越边缘化。毋庸置疑,在梅尔维尔、爱伦坡写小说的年代,没有电视,没有电影,也没有电脑。除了去剧场之外,人们无事可做,所以人们阅读。而如今,我们选择众多,人们情愿去做其他事情也不想阅读,因为阅读花费很多精力,需要下苦工。

奥斯特在德国宣传《4321》

界面文化:你为此感到难过吗?

保罗·奥斯特:我真的希望人们能阅读更多。但是我也理解,这个文化中的很多因素让阅读变得困难。除此之外,孩子们也没有得到合适的、扎实的良好教育,孩子们从学校毕业,却不知道如何得体地阅读和书写。如果你去阅读19世纪美国内战期间士兵们在战场上写给家人的信件,你会发现,这些人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但这些信件语言优美、洋洋洒洒,比如今很多受过教育的人写得好太多了。书写是19世纪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并非21世纪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界面文化:你认为这种书写的衰退是美国独有的吗,还是一种全球现象?

保罗·奥斯特:毫无疑问这是全球性的,但在美国发生得更加迅速。我并没有游遍全球,但也去过一些国家,大部分是西方世界,比如南美洲和欧洲,我只去过日本两次,从来没去过中国、印度以及其他一些地方。但我必须说,即便面对着阅读和书写的全球性衰退,欧洲人如今对于阅读的兴趣,依然要远远高于美国人。举例来说,在欧洲,作家时常出现在电视节目中,但在美国,作家从来不上电视,没人关注作家在做什么,我们喜欢看的是电影明星,而不是作家。

界面文化:为什么这种现象在美国发生得如此迅速?

保罗·奥斯特: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建立在个人自由的信念之上。它也是一个基于资本主义原则建立的国家,并且从建立伊始就是基于金钱文化之上的。当人们从新英格兰、从欧洲到达此地之时,赚钱是大部分美国人的首要目标。其他地方可能也是如此,但是法国或意大利等国家的文化渊源和底蕴更加深厚,他们对于特定的传统抱有尊重。但美国没有这种传统,我们喜欢推翻一切,然后卷土重来——过去和历史并没有那么重要。


近期热点

【专访】保罗·奥斯特:如今人们越来越少谈论书籍,文学在整 05-07

美作家保罗·奥斯特辞世:“我与幽灵谈话的时间同生者一样多 05-06

推迟“成年”:英国有超四分之一的青少年文学读者是成年人 05-06

代代相传的民间故事正在消失 | 一周新书推荐 05-06

想象怪兽,隐喻现实:哥斯拉为何让人既怕又爱?| 编辑部聊天 05-06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