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1 13:58:22来源:界面新闻
有感于童年时在海边游泳,常常在海中看到玻璃品、塑料袋,有过遭油船泄漏的原油沾染全身的经历,黄渤在《浊浪》中把海洋垃圾封存在树脂海浪里,远看美丽晶莹的海浪,近看却有着肮脏浑浊的内里,令人惊异。在《人造像素》中,黄渤又以西方古典绘画的程式展现了由微小海洋垃圾图片拼接而成的图像,观众可以拿起艺术家留在桌上的放大镜,观看“人造像素”中的细节。
黄渤的《浊浪》(左)和《人造像素》(右)汪天鑫利用青岛当地的海洋环境数据(包括海水温度、盐度、浊度、流速)生成了影像作品《风暴之眼》,粒子在数据驱动下游动变幻组合,构成一幅迷人动感的海浪画面。刘佳玉则在《激流引力》中用发光二极管向观众展示了海平面的图景,光源的变化呈现了海平面全天的变化,观众既能看到日出日落的波光粼粼,也能看到正午时分的金光灿灿,以及夜晚中的点点荧光。
汪天鑫 Wang Tianxin对于蒲英玮来说,海洋是世界格局的隐喻。在三联画《蔚蓝》中,他用标志性的“帝国字体”书写了龙(Dragon)、狮(Lion)、鲸(Whale),这些动物象征着权力和威望,画中还有用可口可乐飘带字体书写的“China Capital”(中国资本)、象征中非贸易的“华”字符号、世界地图、海浪和海洋生物的纹样,以此指涉全球化背景下超级大国和跨国资本的不断流动。
蒲英玮 Pu Yingwei刘任将“Panta Rhei”的字样反复书写,构成海浪波澜,用这一图像重申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即万物皆流,无物永驻,人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海洋的历史、传说与神话倪有鱼为本次展览选取了“逍遥游”系列作品中的7件海洋主题作品。在该系列中,艺术家将自己在全球各地的街市和古玩店收集到的老风景照片剪裁拼贴在一起。这些老照片是历史素材,记录了拍摄者眼中的真实风景,但在艺术家的二次创作下,它们幻化成现实中不存在的、理想化的自然风景。该系列作品之所以遭称为“逍遥游”,是因为艺术家的创作在某种意义上暗合了中国传统“卧游”的理念——足不出户,在老照片的不同空间任意游走。
倪有鱼表示,展出的这组作品得益于大量无名摄影师对海洋的热爱。这些老照片的时间跨度达上百年,拍摄的地点各不相同,共性在于摄影者对构图的审慎态度,他们都会确保海平面平行于画面。他认为,这是胶片时代特有的对摄影的态度,“不像我们现在在数码手机时代,拍摄变得如此简单,所以大家拍得都很随意。”
倪有鱼“逍遥游”系列覃小诗近年的创作取材自珠江出海口的本地传说、历史和华南海盗的藏宝故事。本次展览展出了她的两件作品:2020年末,她在广州黄山鲁根据华南海盗藏宝传说以及本地故事藏了许多作品,其中之一是在山石间不断转动的扇子,装置作品《仪式》指向了那把山中的扇子,它是艺术家心中的隐秘宝物;影像装置《记忆之海(2)》则是艺术家的“藏宝图”——螺钿纸上间歇性闪现艺术家收集的关于华南海盗、珠三角传说相关的地点与风景,以及她为此创作的作品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