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主页 > 产业 > 文化 >

是退缩与麻木,还是逃避统治的艺术:“淡学”是个什么学?| 编辑部聊天室(3)

时间:2024-04-08 02:41:09来源:界面新闻

尹清露:以前我们更推崇热情有野心、会来事儿的人,现在反而出现了“淡人”,为什么会这样?“淡学”是对生活的退缩或麻木吗,还是对于提供情绪价值、情绪劳动的反叛呢?

董子琪:我们上一期聊到了董宇辉,他提供情绪价值的核心在于,他能把焦虑、失望、忧郁等情绪转化成正面的肯定性的回应,让观众感觉良好。这很像是让人自我感觉良好的催眠术,催眠既是来自外界的,又是自己施加的,面对什么情况我都保持淡淡的,是不是对于自己的催眠呢?

北大学者贺桂梅写过一本关于40-50年代知识分子转型和改造的书,谈到了诗人冯至的例子。观察他的人生转变会发现,他最初是一个标准的“淡人”,居住在山林里面,“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巨大的宇宙。”四五十年之后,他成为了地位很高的文化官员,从“淡人”转变为“浓人”。贺桂梅如此解释这一转变:这既与中国当时的处境有关,也与他内心的秩序有关,因为他本身是一个崇拜秩序的人,有内化的乌托邦信仰。这让我思考,情感上的再造似乎先于身份上的认同——如果你要改变自己,你要先从情感上彻底扭转,这是其他改变的提前步骤。

对于文捷所说的,宏大的改造的意愿和平凡的命运之间持续存在的冲突,到底要倾向于哪一边?从人们的经历的来看,激情实际上并不是那么正面的,激情带来的结果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怀疑和迟迟不行动也许在许多人心里也是一种美德。清露提到,“淡”是不是一种麻木。鲁迅说国人很麻木,因为他们在看到自己的同胞遭屠戮的时候都无动于衷。也有人怀疑道,你根本看不清楚民众的表情,又如何判断麻木?你假定他人是遭动的,这对人们的内心缺少洞察。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冷漠和麻木并不属于某种特质和缺陷,而是一种生存策略,一种生存的艺术,一种逃避统治的遭统治的艺术。

尹清露:这也是一种coping system(应对机制)。日本哲学家鹫田清一在《戈多不会来:等待的哲学》中讲述了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状态,他们在面对让自己觉得很难受和痛苦的事情时,一开始会进行抗争,然后在抗争中总结出来一些对于自己而言符合逻辑的对抗策略。比如说,老年痴呆症里有一种症状是“弄便”(玩弄自己的粪便),患者一开始会觉得自己的屁股上好像沾有什么东西,没关系,不舒服就把它弄掉,可是手上又粘上了,没关系,那就用遭子蹭掉好了。这些其实是他们自己的coping system——通过编造合理的故事去逃避一些什么。这种逃避,具体是一个负面的东西,还是一种艺术?

 [日]鹫田清一 著 吕灵芝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明室Lucida 2023-8

董子琪:有部很有名的惊悚电影叫《蝴蝶效应》,男主的疯癫体现为他会幻想改变。主人公不断地想要改变过去,最后越改变越差,反而流落在精神病院里,而且这是一个家族性的宿命,是一种隐喻——你想要改变现状,但是又无能为力,只能在头脑中改变,最终把自己毁掉。不管是疯癫还是逃避,是麻木还是淡人,都像是一个出口。

林子人:第一次看到“淡人”和“浓人”的时候,我想起日本社会观察者三浦展的书《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他认为,社会的阶层分化导致不同阶层的“期望差距”也在日益扩大,一类人对将来的收入仍然怀有期望,另一类人缺乏对未来收入和生活的愿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可以将“浓人”和“淡人”大致地对应这两种不同的群体。书里所谈论的时代大背景是,日本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期,并在那个时期形成了傅高义老师在《日本新中产阶级》中所说的“新中产”。但是在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进入很长时间的经济停滞,社会出现了上流和下流的两极分化,个人收入、学历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

日本社会从一个“中流社会”向“下流社会”转变,曾经大多数人拥有的期望如今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享有,而且,有无期望并不是由个人的资质和能力决定,在很大程度上由父母的社会阶层决定,这意味着社会阶级在固化。三浦展观察到,年轻一代的日本人在源源不断地加入下流社会,他们最大的特征不仅仅是收入较低,而更在于他们的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热情、学习意愿、消费欲望等方面的完整下降,是“对全盘人生的热情低下”。这种形容是不是很像“淡人”?

 [日] 三浦展 著 陆求实 戴铮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10

近期热点

从“嗲儿文学”谈中式父子关系中的强权与悲情 | 编辑部聊天室 04-08

是退缩与麻木,还是逃避统治的艺术:“淡学”是个什么学? 04-08

丝路瑰宝 | “事死如事生”,这幅《墓主人生活图》信息量够大 04-05

北京柳荫公园第十四届柳文化节开幕 04-05

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云拜祖”平台正式上线 04-05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